|
台湾的阴庙很普遍,据台湾历史学会资料,仅台北市一个小小的木栅区就有二十六间这样的祠庙。
阴庙有大众爷庙和有应公庙两种,其相同点都是奉祀无主鬼魂,不同异处是大众爷是鬼中的厉鬼,而有应公所奉的则是无主的骨骸。此外,也有民众将城隍庙、地藏王庙归纳为阴庙。
有应公类阴庙有“义民庙”、“有应公”、“姑娘庙”、“水流公”等种类,奉祀不同的孤魂。“义民庙”供奉“义民爷”早期是指为清廷“剿贼平乱”而战死者。开台初期,清廷经常利用客家子弟剿平“民变”,所以这种义民庙以客家地区为多。日本侵占台湾初期,台湾军民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而死伤殆尽,民众收埋殉难者忠骸,当时不敢称为“义民”,只好称为“大众爷”,光复后才称“义民爷”,另建祠供奉。因族群械斗事件而身亡者,则以某某“义公”等名称奉祀。修路、建筑、迁墓时挖掘到的无主骨骸或无名尸,则集中供奉,称为“有应公”或“百姓公”、“万善祠”、“金斗公”、“大墓公”等。无主女尸则集中在“姑娘庙”。海上浮尸则称“水流公”,如北海岸著名的“十八王公庙”。有些医院也设有“院公”、“院婆”的小祠庙,供奉死于院中的无名病患。有应公庙前通常挂有红披,上书“有求必应”四个字, “有应公庙” 因此得名,并因为有求必应,所以信徒很多。
大众爷庙奉祀的大众爷是死于非命的孤魂,据说是鬼中的“厉鬼”。《左传》中“晋侯梦大厉”注云:“厉,鬼也。”古以死而无后称“厉”,因无后嗣奉祀生活无着的鬼魂,便成为“厉鬼”,作祟害民。先民众疾病缠身时,认为是因为冲犯了“厉鬼”,于是焚香烧纸祭拜,祈求疾病离身。《士丧礼》云:“疾病祷于厉”,为求平安乃为厉鬼建祠奉祀以安抚亡魂。
拜“好兄弟”
台湾民间俗称孤魂野鬼为“好兄弟”,中元节普度孤魂野鬼就称为“拜好兄弟”。据温振华《农历七月普渡》,“中元普渡的祭典成为十九世纪以后,台湾社会区域人际网络连结重要媒介。”中元节祭祀的好兄弟,许多是为了保乡卫民而牺牲的。在祖籍别意识强烈的时代,不同祖籍别的人群各自透过中元节祭典,形成自己的集团,彼此团结,共同面对敌人。台北大龙峒的保安宫是祖籍福建同安县人中元节的祭祀中心,台北盆地内同安籍人分三组轮流担任中元祭典主持。艋舺的龙山寺、清水的祖师庙分别是福建三邑(南安、晋江、惠安三县)与安溪县移民的祭典中心。新竹县新埔乡枋寮的义民庙是新竹客家祖籍为主的中元节祭祀中心。每年农历七目普度,致敬的乡民络绎不绝,奉如神祇,无论拈香默祷或举办猪公大赛,都传达出对先人的缅怀与崇敬。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台声杂志 2008年第八期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