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岁时节令有“三元”—— 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其中“中元节”由于时间上的巧合,却是三家合而为一的节令:
——就道家而言,七月十五日是地官大帝的诞辰。在中元节当天,“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诸大圣普旨宫中”。因此在这天,民间都有祭祀地官大帝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又是佛教做“盂兰盆会”的日子,信徒要用百味五果供养僧,为现生父母祈福,为过去七世父母超度。
——这一天也是一般人家祭祖,祈求祖先庇福的日子,表达对历史的崇敬之意和对祖先的缅怀之情。
盂兰盆会
“盂兰盆”原音是梵语“乌兰婆拏”的,是“救倒悬”的意思。佛家认为,痛苦的人生就像倒挂在树头上,苦不堪言,为免除众生“倒悬”之苦,佛家便在庙中诵“盂兰盆经”,并且布施食物给孤魂野鬼。这种风俗,据说是起源于“目莲救母”的传说。目莲尊者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最具神通。有一天他遨游天堂时,父亲的灵魂告诉他,母亲正受难于地狱的恶鬼道中。原来他的母亲因为不守清规骂僧吃狗肉,死后被打入地狱,受饿鬼的苦刑。目莲想用钵盛饭拿给他的母亲,不料饭才一入口,就被一道火焰烧成炭灰,他没有办法,就跑去恳求佛祖教他解救母亲的方法。佛祖说,他的母亲罪孽太深,必须用盆器,罗列百果,“供养十方大德,仰大众之恩光,救倒悬之窘急”。目莲照着去做,果然使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
佛家“目莲救母”的“盂兰盆会”传入中国后,和中原的中元节祭祖不谋而合。其实,佛家要“普渡”水陆冤鬼孤魂,道家要给恶鬼囚徒“赦罪”,儒家主张“仁爱”,都是相通的。这样,中元节的礼俗,就将了儒、道、佛的理念融合在一起了。
祭祖
中元节当天,家家户户用丰盛的酒肉祭拜祖先。民众相信先祖死后成为神鬼,所以祭祖一直是重要的活动,慎终追远、缅怀先人。人们在这一天举行各种祭奠活动,表达对先祖的思念和崇敬。这一天,台湾从北到南,由东往西,街头、家门口、店铺前,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民众焚香烛、祭三牲、烧冥纸的祭祀场面。
中元普渡
民间俗称“中元节”为“中元普渡”,把农历七月称为“鬼月”。传说地藏王菩萨发过愿要普渡众生,所以在每年的七月一日“开鬼门”,让身在阴间的众鬼返回阳世探视自己的亲友及子孙,直到七月底,才召众鬼回地狱。阳间的人们统一在七月十五日,为所有鬼魂举行大拜拜,让鬼魂享宴一番;到七月三十日,关闭鬼门,让鬼魂重返阴间。
古早鹿港流传一首“普渡谣”,唱出从七月初一开始每天普渡的地点,可以看到当年中元普渡盛况——“初一放水灯,初二普王宫,初三米市街,初四文武庙,初五城隍宫,初六塗城,初七七娘生,初八新宫边,初九兴化妈祖宫口,初十港底,十一菜园,十二龙山寺,十三衙门,十四飫鬼埕,十五旧宫,十六东石,十七郭厝,十八营盘地,十九杉行街,廿后寮仔,廿一后车路,廿二船仔头,廿三街尾,廿四宫后,廿五许厝埔,廿六牛墟头,廿七安平镇,廿八濠仔寮,廿九通港普,卅日龟粿店,初一米粉寮,初二乞食吃无聊”。
农历七月一日鬼门开的时候,万鬼都从阴间来到人间。为使孤魂野鬼能安心渡假,自七月初一起,一切驱鬼仪式如祭煞、暗访、神明绕境等活动一律暂停,以避免惊扰到他们的假期。人们为保平安,婚丧喜庆皆不敢轻举妄动。很少有人选在七月结婚、搬家或开幕,因为七月的禁忌已成为台湾的民俗,即使不相信,也不能犯忌.
农历七月,从初一“鬼门开”到三十“鬼门关”,每户人家都要供奉菜饭。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台声杂志 2008年第八期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