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发掘少数民族传统音乐遗产的工作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基本上停留在人自为战、校自为战、所自为战的状态,没有一个全面的发掘计划。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进行挖掘整理时,音乐家们比较偏重民间音乐,而对其它种类的传统音乐,如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则重视不够。因此,20世纪结束时,我们尚没有一份有关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全面、系统的资料,就连全国究竟有多少种少数民族戏曲、多少说唱音乐曲种和多少器乐乐种也不甚了了。此外,资料的科学性普遍较差。从20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中国民间音乐集成的搜集、整理工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的完成将使我们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遗产。我们的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很不全面、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少数民族的音乐志到目前才出版了很少几本,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在我国各个音乐院校的民族音乐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各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院、校也还没有把少数民族音乐当作母语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教学。因此,许多由各类音乐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不熟悉、不了解,甚至有人受了“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影响,认为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不如西方的民族音乐“先进”,出现盲目崇拜西方音乐的不正常现象。虽然许多少数民族已经有了本民族的音乐表演艺术团体,但这些团体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建设还需要加强,应当真正把发扬本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表演团体已经建立起本民族的乐队,但各民族乐队的建设过去以西洋管弦乐队为楷模,反映出强烈的“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影响。乐器的改良和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亦反映出“欧洲音乐中心论”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新音乐创作中反映出的问题更多,由于一些作曲家对少数民族的生活及其传统音乐缺乏了解,不少乐曲的内容缺乏深度,音乐语言贫乏,缺乏民族风格和生活气息,或受洋框框的局限,内容和形式不统一,缺乏艺术感染力。而这一切都与现行的音乐教育体制及对少数民族音乐重视不够有关,因此,在21世纪改革目前的音乐教育体制,加强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提高对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在中国音乐文化乃至世界音乐文化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面地继承中华民族音乐遗产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发扬光大我们的传统,进而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我国近代的专业音乐教育体制是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虽然有自身的特点,但从总的方面来看与西方各国音乐院校相比,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在上世纪末,我国音乐教育界对中国音乐教育近百年所走过的道路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并在于1995年12月召开的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会议上提出了“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是我国音乐教育界在本世纪末的一次重大抉择,为我国的音乐教育在下个世纪发展指明了方向。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包括全国各个民族音乐在内的多元一体的音乐教育体系,不仅是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对我国音乐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促进我国各民族间文化交流、增进各民族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的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学体系事关中国音乐前途,是中国音乐界的一项极为重要、同时也是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奋斗。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与自然是同一的,人在自然中,自然也在人中,二者不仅相互渗透,而且根本合一。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只是自然的一个部分,不应把人与自然对抗起来,人就是自然多样性、丰富性的一种体现、一种证明,所以,人与自然是统一和谐的”(注:张培林等主编:《自然辩证法简明教程》第66页,科学出版社,1997年,北京。)基于这样一个原理,生物学家提出生物的多样性是今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同理,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也是今后人类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中国音乐发展史同样也证明了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离开了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谈不到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离开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振兴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教学体系离不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便不仅是少数民族音乐家和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音乐工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汉族音乐家和每一个在中国从事音乐工作的人应当考虑的问题。
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要做的工作很多。在发展少数民族音乐的教育这方面,目前应当首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汉族地区的各级学校中,以“文本”教学领先,让汉族学生通过“文本”熟悉少数民族音乐,改变目前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不了解的状态,逐渐达到初步掌握一些少数民族音乐“本文”的目的。二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学校中,以“本文”教学领先,通过“本文”的教学,逐渐使“本文”“文本”化, 建立起以本民族音乐母语为主的音乐教育体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