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采取有效措施 大力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建设
——专访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
  作者:中国民族报记者 杨志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03 | 点击数:5673
 


  民族工作关乎全局,是全党全社会的工作。国家民委实行委员制度,国务院有关职能部门作为委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担任兼职委员,国家民委各委员单位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如今,国家民委有32家兼职委员单位。各兼职委员单位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从各自职能出发,把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实事列入工作计划,狠抓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了国家民委委员制度的优势,形成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合力。

  作为国家民委委员单位之一,文化部切实履行职责,积极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就文化部将采取哪些有力措施,更好地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问题,记者对杨志今副部长进行了专访。


  问: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重点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难点也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请谈谈在支持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扶持措施?

  答: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长期以来,文化部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从民族地区文化改革发展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对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政策支持。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专门设立了针对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春雨工程”项目,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

  2013年,文化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指导和支持。此外,我们还成立了文化部支持新疆、西藏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对口援疆、援藏工作会议,组织实施了一批支持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发展。

  二是加大对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扶持。“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0多亿元扶持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主要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比如,我们为民族地区转企改制的县级院团每团配送了1辆流动舞台车,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每馆配送了1辆流动图书车,有效提高了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能力。

  三是推动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文化艺术、文化产业、文化遗产保护、对外文化交流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比如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重大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及“欢乐春节”、“艺海流金”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都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倾斜力度。    

  四是支持民族地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2013年,文化部实施了“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县及县以下文化单位选派了优秀文化工作者1.6万多名,培养基层急需紧缺的文化人才近1500名。

  问: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各民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请介绍一下加快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答:近年来,文化部针对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和特殊困难,在完善设施网络、加大产品和资源供给、提高服务效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采取了一些特殊扶持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族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截至2012年,8个民族省(区)已经建成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28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76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7092个,村(社区)文化室5.02万个。民族地区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二是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有效提升。通过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和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工作,促进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整体提高。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实施“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项目,构建广覆盖、高效能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加大少数民族语言数字资源供给,译制了一大批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三是少数民族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2010年,文化部组织开展了“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累计招募了3000多名文化志愿者,为边疆民族地区举办文艺演出、文化讲座和特色展览450多场(次),服务少数民族群众数十万人次,促进了内地与边疆文化交流。此外,文化部还通过“群星奖”评选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比工作,深入发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引导带动了一大批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民族地区基层广泛开展。比如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西藏拉萨雪顿节等活动,已经成为当地乃至全国富有影响的少数民族群众性文化活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这是今后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下一步,文化部将按照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任务要求,继续加大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力度,推动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更好地保障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问:民族地区国有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单位普遍困难较多,影响了其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主渠道作用的发挥。满足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举措。请介绍一下文化部在支持民族地区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方面的举措。

  答: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丰富,绚丽多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文化部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艺术事业发展,在资金安排、展览展演、剧目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民族地区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艺术精品。

  我们联合财政部实施了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和扶持工程,投入近3000万元,支持民族音乐特别是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设立了“西部交响乐周专项资金”,扶持西部民族地区交响乐事业的发展,先后在宁夏等地举办了两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活动。同时,我们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优秀剧目创作。如西藏创作的话剧《解放,解放》、新疆创作的杂技剧《阿凡提》等一批少数民族优秀剧目都入选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获得了经费支持。此外,我们还积极组织国家艺术院团帮助民族地区挖掘艺术资源、提高艺术水准。比如,中国民族乐团帮助新疆、西藏创排了大型民族音乐会《美丽新疆》和《西藏春天》等作品,并组织这些作品在全国巡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后,文化部还将继续加大民族地区文化艺术创作的支持力度,通过“文华奖”、“群星奖”评选和其他艺术展演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地区文艺专业人才的扶持,推出更多少数民族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满足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14年7月18日第01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沈卫荣谈藏学和“西藏热”
下一条: ·邢莉和她远去的游牧民族
   相关链接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
·[刘雯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少数民族节庆的文化实践·[梁盼盼]桂北少数民族与食糯传统:文化象征中的食物、神性与历史
·[郭正宜]网络作为"新田野":〈四海瑶亲歌来会〉为例·[丁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高忠严]巷道:理解中国村落的重要分析单位·[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
·[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普泽南]1950年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电影放映述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