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姚小平]十六世纪后期的中西词汇与生活
——晚明《葡汉词典》一席谈
  作者:姚小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02 | 点击数:6643
 

  刑律用语

  涉及刑律的词目之多之细,同样令人瞩目。先来看几个大概念:Lej(法律)译为“法度 律 紀 綱”,Dereito ciuil(民法)译为“法度 詔”,西文原词固有区别,汉译之名也不全同:律、纪、纲是社会当有的秩序,诏是正式颁发的律令。Jurisdi ?觔o(司法管辖权)一词含义抽象,译作“管地方”,形式上不匹配,但意思不误。

  Processo(诉讼程序)译为“律”,相关的词目能列出一大串,大都有汉语对应词:Litigar(诉讼、打官司)“對理”、Acusar(控告)“告状”、Acu?鄄sador(原告)“原告”、Acusa ?觔o(起诉书)“詞状”等。Acusar fal amente(诬告)是动词短语,Acusa ?觔o fal a(诬告)为同根的名词短语,都统一译作“誣告”。Arazoar feitos(辩护、打官司)一条未译。

  至此,我们看到的中西两幅画面相当接近。无论哪一幅,呈现的都不是一个全无法制的社会。可是看看一系列刑名,两幅画面便同样惨烈。最轻的是鞭刑或棍刑,如A o?鄄tar(鞭打)“打”、A otada cousa(鞭刑)“被打 遭責”等条所记。Degredo(流放)“問軍”也是轻罪。重刑如Deorelhar, tirar as orelhas(刵刑,割掉耳朵)“割耳”、Degolar(割断喉咙、斩首)“割喉”、Forca(绞刑、绞架)“吊”等,均为Pena de morte(死刑)“死罪”。

  把形容词Demand?觔o, litigioso(告状的喜争讼)译为“刁民”,体现出一个社会、尤其官家对某一类人的态度。好争讼者讨人嫌,古今中外皆然。名词Braguante(流浪汉、无赖)译为“光棍”,也不只是出于个人的理解,不妨比较另外三条:En?鄄ganador(骗子)“光棍 騙子”,Refal?鄄sado(靠不住[的人])“光棍 白訏”,Velhaco(奸猾的人)“光棍”。今言光棍,戏谑的成分多于贬损,而依照《大明律法》,光棍是一项会掉脑袋的罪名。

  行业名称

  倘若一国的从业者,其名称在另一国的语言里大都有现成的对应表达,则两国的生产方式、经济模式、百工技艺等应该是基本相当的。

  农牧渔猎,如Laurador(农民)“農夫”、Pastor(牧人)“牧童 看牛的”、Casador(猎人)“打獵的”、Pescador(渔民)“討魚的 漁翁”。闽南话今仍称出海捕鱼为“讨鱼”、“讨海”。制作行业,有Telheiro(制瓦工)“做瓦的 窰匠”、Azeitejro(制油者、油商)“做油的”、Moidor(磨坊主)“磨麵的”等。以动宾式“做某事+的”表示从事某业者,是近代汉语口语里一种极能产的构词模式。

  Obreiro(工人、工匠)“匠人 工人”是泛称,多指干体力活的劳动者。同义词为Maccanico(= mecanico技工)“匠”,干的是技术活,尤指修造机械。这两个总名代表两大类生产活动的从业者,在当时葡语里已能分清,而汉语对应词的义别尚不显明。西洋机械制造勃兴并渐胜中国,也正发生在明代。

  商有行、坐之分。Mercador(坐商)译为“商人”;Regat?觔o(摊贩)是小本经营者,故以“販子”对译。开店营业者,如Estalajadeiro(旅店主人)“店家 主人家”、Tauerneiro(酒馆老板)“賣酒的”等。Liureiro(书商)“賣書的”与Empressor(印刷商)“印書的”是两门行当,分得很开。

  迁徙殖民之迹

  如前文所举,十六世纪葡语的航海词汇已很丰富,足可昭显葡萄牙的海洋大国身份。但航海只是途径,经商获利才是一大目的。还有一个目的也同样重要,即军事征服,伴随而来的是殖民。在开通亚洲航路之前,葡萄牙已在西非佛得角建立殖民地。下列词条便与贩奴有关:Negro cattiuo, negra(俘获的黑奴,女黑奴)“奴婢 奴豺”、Forar escrauo(释放奴隶)“放出”。郑和曾率师远航至东非,也许知道何为黑奴,但我们的这位译者好像不识,因而译法有些走样。

  渡海前来的词语,还有Coquo da india(印度椰子)“椰子”等。印度是传教士来华的第一大中转站,其国名India(印度)“西洋”、Indiano(印度的)“西番”成为词目,并不让人觉得意外。第二个中转站是菲律宾,因此有词条Moro(摩洛人)“墶子 囬囬”,指长居菲律宾的伊斯兰徒众。出乎意外的是Misso“醬”,我猜它是“味噌”的拉丁转写。这个日语词见于补遗,单立为条,或许跟耶稣会进东军亚的路线有关?沙勿略最先踏足的是日本,留居一段时日后才驶来南海;越三十年,始有罗明坚、利玛窦的中国行。

  殖民活动意味着Desterrado andar(远离故乡)“離鄉 别家”,以至Desnaturarse(放弃国籍或公民权)“抛親棄祖 離鄉 出家”。有意思的是词目Pouoar(定居、移民),被意译为“起多房子”。与建造房子有关的词条并不能告诉我们殖民的地点,但词条Na ?觔o portuguese(葡萄牙国民)“番人 夷人”和Mesti o([本地出生的]混血儿)“圡生宰”,尤其补遗中的Maquao(澳门)“蠔鏡 澚”,却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一块熟悉的地域。明人称澳门为“蠔镜”或“蠔镜澳”,取意水澈如镜,盛产蠔类;澳门省称“澳”,“澳”即湾,可以泊船登岸。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4年04月16日 17 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文明的生命力在于交流互鉴
下一条: ·[刘宗迪]“鬼”是人的另一半
   相关链接
·[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吕慧敏 彭尔爱]中西合璧、古今辉映
·[姚慧]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海力波]金液与苏摩:唐代志怪中的印伊文明元素
·[任志强]狐与胡:唐代狐精故事中的文化他者·[张岩 祝鹏程]青岛德式下水道:一则谣言背后的中西想象
·[李新伟]玛雅文明中的月神玉兔·[仵军智]关中西部乡村“母性神”信仰活动考察
·[仵军智]从“过会”看关中西部农村中老年妇女的信仰活动与人际交往·[邵卉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期“艺海问道”文化论坛:中西戏剧精神与当代戏曲发展的未来走向·[黄鈜]从黎语词汇看黎族社会的发展
·[敖其 宝力格]内蒙古中西部莜麦种植加工技艺变迁·[黎劲]从创世神话看中西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
·[施爱东]从Pigtail到“豚尾奴”:一个辱华词汇的递进式东渐·吕志峰:《东汉石刻砖陶等民俗性文字资料词汇研究》
·[周琳]书写什么样的中国历史?·吕志峰:《东汉石刻砖陶等民俗性文字资料词汇研究》
·[陈虹]中西童话中成长母题表现差异及原因探析·热热闹闹关中西府社火 走乡串户传福拜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