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高福进]射日神话及其寓意再探
  作者:高福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7-20 | 点击数:11792
 
 
三、射日寓意再探
 
综上所述,关于射日神话及其寓意,除了传统的两大观点以外,其他说法亦皆成一家之言,从某种程度上讲,自然不应否认其合理的一面,但需要说明的是,它们均非射日神话的真正寓意。在探究这一神话寓意之前,有必要对多日观念之形成先做深层探讨,然后再对射日神话及其寓意进一步探析,这亦是顺理成章的步骤。
前已有述,射日神话根基于多日之观念,先有多日之说,然后才有射日,此为自然而然之事。多日观念的形成亦非各个民族并起,那么,这一观念的产生并没有一个共同的基础;(19)另外,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史神话文献是《山海经》,但它里面仅有多日而没有射日之记载。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多日概念的形成有可能出自于一两个主要的民族或部落,由于这一两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影响(20),其他民族或部落逐渐也具有了类似观念,以后历经民族大融合或同化、民间加工和渲染,于是最终产生了更加丰富生动的多日乃至射日传说。由此可见,这一两个主要的民族或部落最初是比较强大的,而且文化上尤其是军事上也特别先进,在远古的兼并战争或文化传播方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最终形成了左右他族的这一神话文化。
那么,多日观念最初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射日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认为,多日观念的成因有二:一是原始初民思维和认识的表象化、简单化。因为原始状态下或是处于文明发展童年期的人们认识能力极为有限,那时的人类只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如衣食问题而苦苦挣扎,“人类极其关心的是传种与营养”(21),而在人类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最为粗陋的经济形态和古老类型的思维相适应”(22),在这种客观环境和生存条件之下,以人类进化史的角度而言,愈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较早的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愈大,因为人们科学思维的能力极低,即便对最为表象化的自然现象也无从解释,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人类简直“如未满四岁之幼儿,蠕蠕蠢蠢”(23),以为万物唯日月之存在,雷电之产生决定昼夜四季之变化以及人类的生、老、病、死,于是乎,“万有悉为妖怪,日月亦为妖怪,星辰亦为妖怪,风雨山川亦无不为妖怪”。(24)这一认识的最终结果还有,天空中每天运行的太阳——日神不只一个,于是这一简单的认识自然产生了多日的观念。这是其一。
其二,由于环境和气候特别是干旱的影响,早期人类很有可能产生同样的错误认识:那就是天空中的太阳不只一个,每天的太阳又有不同,所以多日并出才造成炎热干旱的气候。例如在赤道附近地带,在沙漠、内陆地区炎热的中午时光都是导致多日并出、极为炎热的观念的成因。如在赤道地带的民族采用巫术仪式控制太阳的习俗(25)就能反映这种思维。
既然有了多日的观念,又由于太阳并出导致了许多自然灾害,于是射日之说在此基础上便自然产生了,《淮南子》及《山海经》注疏中的射日记载到后来便出现了,当然,较早时期诸如远古时代中国太阳神话信仰中的射日观念还不存在,至少还不明确,因此,这自然是后人人为添加上去的。
基于上述对多日和射日神话形成的分析,我们可对这一神话的寓意做一系统的再探。关于射日神话之寓意,从一方面讲它是出于自然本能的需求——我们还是必须首先强调这一传统认识——也就是农业抗旱的反映;另一方面却又同时反映了对太阳神的崇拜,即对日神的信仰和祭拜亦是十分重要的,要不然为何十日射去其九而不全部射掉呢?少数民族的射日神话里同样有最终保存一日的结局,因此说,射日神话本身寓意,直接体现了古人的自然神信仰和农业抗旱的生存本能,同时反映了古人的信仰与自然环境、自然现象息息相关。这一方面说明是为了某种现实的需要必须射落太阳,才能免灾除害;另一方面又强调了一个看似矛盾实为统一的本能需要,即人类又离不开太阳,它给人间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处于蒙昧状态下的先民们了解到,没有太阳,人类将面临更大的灾祸,甚至无法生存。处于这一文明程度下的人们已经懂得太阳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因此,射日神话仅仅体现了原始初民一种特殊而又合情合理的科学认识——它总是能够与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化状态相协调。就后羿射日神话而言,“它表现了初民对太阳的双重感情:既需要它带来光明和温暖,又害怕它造成过分炎热和干旱”。(26)这是既矛盾又统一的认识,我国各族射日神话以及世界各地控制太阳的传说和习俗均能够体现这种双重的情感与认识。此为射日神话最为纯粹的寓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李祥林]女娲神话的女权文化解读
下一条: ·[吕凤棠]宋代民间的佛教信仰活动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
·[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
·[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之心]浅析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流变过程及成因·[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
·[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吕树明]蚩尤神话的跨文体演绎与重构实践
·[卢秋彤]当代神话与“神圣性”研究该走向何方·[刘悦康馨]数字媒介时代神话传统的审美实践
·[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刘蓓]精神人文主义视野下旅游景区中的神话主义
·[林玲]炎帝神话的族源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李一凡]上古史演义中的神话历史书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