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冲突-协调:云南山地城镇化的冷思考与热动力
  作者:李文荣 陈霞 冯彦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7-25 | 点击数:6497
 

  (三)协调促动

  1、与城镇规划相协调

  规划是山地城镇发展的龙头。城市规划是管长远、管全局的,现在的城市规划,可以影响一个城市今后50年甚至100年的发展面貌,必须把前瞻性、先导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始终。

  一要转变思想。改变以往城镇扩张集中连片“摊大饼”的做法,让城镇因地制宜地在山坡、丘陵上 “组团发展”,充分开发和利用云南优良的自然禀赋,保护和挖掘城镇独特的个性、品质与形态,依山造势、借水造景、保持生态原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实现“城在山中、山在城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二要更新理念。牢固树立城镇规划是城镇建设的蓝图,强化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区域协调、集约发展、绿色低碳等现代理念,体现城市的建筑美、色彩美、协调美、整体美,不能简单地把现代城市理解为楼高、路宽、广场大,一味地比“个高”、比“体胖”。规划引导城市向低丘缓坡山地发展,既形成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城市形态,又节约用地、保护坝区的良田沃土。

  三要突出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坚持“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兴城”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云南得天独厚的江河、湖泊、山林、湿地等自然禀赋,依托区位交通、特色产业、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等条件进行规划建设,塑造个性化的城市形象和品牌。比如,滇中城市群区域范围的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等地市属于重点城市化地区,要在全省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有大的发展。而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城镇发展可以较多依托县城、重点小城镇,点状、掌状的城镇化,充分突出特色。

  此外,在建立城乡规划“一套图”制度的前提下要注重多方衔接,加大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市场开放力度,引进一流的规划编制单位、建筑设计单位和设计大师,承担重要的规划编制和建筑设计任务;坚持开门搞规划,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增加公众参与的环节,让广大市民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规划,按照规划要求一任接着一任干,切实维护城乡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严肃性,确保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

  2、与土地利用相协调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建设山地城镇的核心。

  一要严格保护坝区耕地。按照既有利于保护耕地,又有利于满足建设用地的要求,对1平方公里以上坝区基本农田实行保护,重新调整为预留建设用地,确保1平方公里以上坝区的永久基本农田、预留建设用地、生态用地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加大城乡闲置土地整治力度,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时序。

  二要提高山地利用效益。优化用地结构,把规划占用坝区耕地的新增建设用地调整到宜建山地,提高建设用地中荒山、坡地、丘陵的比例。加强宜建山地用地管理,健全节约集约利用宜建山地资源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坝区周边宜建山地土地升值。

  三要促进土地合理流动。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协调城镇建设合理用地与严格保护耕地的关系,引导农民宅基地和责任田的有序流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存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城镇人口是反映城镇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要鼓励农民进城。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有序向城镇转移,扎实推进农民转户进城工作。改革户口迁移审批制度,简化户口审批手续。切实维护好转户居民原来在农村享有的承包地、宅基地、林地、计划生育、集体经济分红等权益保障,认真落实好转户居民在城镇的教育、医疗、社保、养老保险、住房保障、计划生育等权益,让转户居民名副其实地成为市民,真正享受与当地市民同等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权益。

  二要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劳动力吸纳度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更多的农村人口在既有劳动能力的条件下,进入山地城镇的二、三产业生产体系就业。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的培养和发展,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城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强进城农民就业指导,加强农村劳动者职业能力建设,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稳定就业。

  三要提升公共服务。合理配置文化、教育、卫生、交通等公共资源,不断提高山地城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其与山地城镇居民的需要相匹配。同时,要科学分析山地城镇的人口和环境承载能力,适时预测和调控山地城镇居民的增长速度。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租房为重点,加大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实现住有所居。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4年7月11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王正华]拉祜族服饰文化概述
下一条: ·民族历史在歌声中存续
   相关链接
·[邹东子]在“人类世”中寻找菌子的智慧:云南菌子文化的三重隐喻·[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
·[黄慧慧]云南大理巍宝山道教壁画的文化产业化探析·[白莉 郁露]AGIL模型下云南澜沧老达保歌舞传承策略研究
·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庄钧然]云南鹤庆瓦猫安放“地虎”仪式研究
·[王雨铭]城镇化进程中豫北乡村社会集市文化研究·[董秀团]云南白族大本曲曲目创编与演述的“在地化”实践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昆明举行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云南大学文学院顺利开班·“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关咏阁]城镇化语境下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第三届东亚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论坛成功举办
·[张多]基于文史传统的交叉学科实践·[刘冰倩]县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空间中集体记忆的建构
·[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高鸽]传说与信仰:以嵩山地区的禹妃传说为例
·[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娶妻故事的类型研究·[刘建波]呈现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回望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