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冲突-协调:云南山地城镇化的冷思考与热动力
  作者:李文荣 陈霞 冯彦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7-25 | 点击数:6498
 

  二、热动力:云南山地城镇化的推动、驱动和促动

  (一)压力推动

  1 自然条件不能改变

  云南总面积中有94%是山区、半山区,坝区(盆地、河谷)仅占6%,其中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有1557个,面积2.51万平方公里;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有375个,面积2.2万平方公里。而全省8度到25度的低丘缓坡土地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7.3%,空间巨大。

  2 耕地保护不容商量

  为守住全国18亿亩耕地这一红线,云南也要保住耕地。云南的优质耕地主要集中于坝区,可以利用的平地资源和优质耕地十分有限。到2012年初,云南省坝区已有30%被建设占用,耕地保护压力十分巨大但必须得守住红线。

  3 城镇发展不许停留

  推进城镇化是有效改善城镇、乡村民众生活的一条有效途径。云南城镇化率2013年达到39.3%,与全国相比,云南城镇化水平十分低下,已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加快城镇化发展速度已势在必行。

  4 跨越发展不愿等待

  实现跨越发展绕不过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城镇化是云南加快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因此,要通过城镇化把各种要素聚集起来,形成新的发展极、增长点。

  面对以上问题,云南顺势而为,提出了“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山地城镇化发展道路,旨在守住中央对云南的耕地保护目标红线,统筹城乡,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利用荒山荒坡搞建设,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

  (二)成功驱动

  1 国外成功案例

  北美洲依托奥林匹克山建设的山水城市西雅图、阿尔卑斯山的达沃斯、奥地利的茵斯布鲁克等,都是以山地城镇——主体化的生态美景、对耕地的保护、与自然的有机结合而受到青睐。迪拜可以在沙漠中建成,旧金山、圣保罗也可以在山上建成。

  2 国内成功案例

  全国四大直辖市之一、西南最大城市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其所辖的北碚区在上世纪40年代还是没有人烟的蛮荒山地,一步步发展成了现在的县级区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和重庆市的教育文化、科学技术、旅游观光和工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的卫星城。黑龙江的大庆市、新疆的石河子市都是在半个世纪以前从荒山僻境中建起来的。另外,香港山地城市也独具魅力。

  3 云南成功案例

  云南省昆明市的东川区区城、怒江州的兰坪县县城都是在山地上建起来的。云南自2011年探索山地城镇化道路以来,已阶段性地取得了10类山地开发类型的建设成果。一是向山地布局发展的中心城市类型,如大理市通过借鉴“保护洱海、保护海西、开发海东、开发凤仪”的成功做法,大力推进山地城市建设。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适建山地布局类型,如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丽江火车站等。三是保护耕地,工业园区上山、上坡类型,如昆明宜良、普洱工业园区的工业园区用地,实现了“项目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山地布局”。四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推进其向山地发展类型,如保山腾冲、西双版纳的影视、康体、休闲度假等文化旅游产业。五是结合地理、地貌特征,向适建山地布局类型,如以勐腊磨憨、德宏瑞丽为代表的边境口岸建设用地。六是“山地校园”、“坡地校舍”类型,如以楚雄职教园、弥勒中学为代表的教育事业。七是“减负降压、拓展新区”类型,如红河州绿春县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地区,通过科学论证,采取工程措施治理泥石流、滑坡等防治地质灾害,实施削峰填谷、推石造地。八是充分利用山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现代大农业科研、综合项目类型,如曲靖市马龙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昆明市五华区西翥生态科技试验区根据当地山地实际,宜农则农、宜耕则耕、宜林则林。九是项目用地特点和移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结合类型,选择适建山地进行项目建设和移民安置结合,既使项目能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又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十是以富源、昆钢大红山矿区为代表的矿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生态和谐矿区类型,改善矿区所在地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农村群众收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这些先例都有力地证明,只要思路正确、选址得当、规划科学、设计别具特色、建设时保证质量,在偏僻山地同样能建成带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山地新城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4年7月11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王正华]拉祜族服饰文化概述
下一条: ·民族历史在歌声中存续
   相关链接
·[邹东子]在“人类世”中寻找菌子的智慧:云南菌子文化的三重隐喻·[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
·[黄慧慧]云南大理巍宝山道教壁画的文化产业化探析·[白莉 郁露]AGIL模型下云南澜沧老达保歌舞传承策略研究
·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庄钧然]云南鹤庆瓦猫安放“地虎”仪式研究
·[王雨铭]城镇化进程中豫北乡村社会集市文化研究·[董秀团]云南白族大本曲曲目创编与演述的“在地化”实践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昆明举行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云南大学文学院顺利开班·“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关咏阁]城镇化语境下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第三届东亚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论坛成功举办
·[张多]基于文史传统的交叉学科实践·[刘冰倩]县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空间中集体记忆的建构
·[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高鸽]传说与信仰:以嵩山地区的禹妃传说为例
·[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娶妻故事的类型研究·[刘建波]呈现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回望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