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堂号:记载家族历史 传承优秀文化
  作者:记者 刘婵 张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5-29 | 点击数:6095
 


  编者按:又到一年清明时节,寻根问祖、追终慎远又一次牵系着海内外华人的心。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宗祠被恢复,族谱被续修。作为家族的重要文化符号,堂号也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堂号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其很多内涵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不管是对于一个家族优秀传统的传承,还是对于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提高,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堂号:厅堂的名称,旧时多指某一家或某一房的名号。”《现代汉语词典》给了堂号这样的解释。“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中国人向有好名的习惯。高大宽敞的厅堂,取上一个大方儒雅的名字,这简单的几个字,发展成为家族重要的文化符号。或追根溯源,或缅怀先祖,或训勉后人,堂号与家风、家训、家规等一起,成为传承家族优秀品德言行的重要方式。

  又到一年清明时节,寻根问祖、追终慎远又一次牵系着海内外华人的心。传承家族文化的堂号,也再一次成为连接家族成员的纽带。

  追根溯源 缅怀先祖 训勉后人

  家住江苏南京的何先生想寻找江苏淮安何氏家谱,期待早些认祖归宗。去年清明,他在报纸上刊登了自己的“寻亲启事”:曾祖父大约1906年从江苏淮安逃荒到南京,家族堂号是“庐江堂”,希望能找到宗亲。报道刊发之后,何先生陆续找到线索,终圆“寻亲之梦”。“家谱在我曾祖父逃荒时遗失了,同宗的其他人手里还有。”何先生通过自己的堂号,最终找到了家谱,也找到了同一宗族的亲人。

  据记载,“庐江堂”始祖为韩瑊,为春秋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后改姓为何。《浈阳水木记》记载:“瑊公姜妣皆寿百龄,卒后葬于庐江东乡望淮岗,也称何坟冈,至宋犹存。”后来韩瑊子孙在庐江一带繁衍,发展成为望族,遂以“庐江”作为何氏的堂号,称为“庐江堂”。

  中华民族的很多姓氏都有自己专有的堂号,除了姓氏的总堂号,还有自立的分支堂号。高大宽敞的厅堂上,悬挂着书写堂号的匾额;年节喜庆之日,门前挂起书写着堂号的大红灯笼;老百姓谈论某一家族时,也喜欢以“某某堂”来称呼。

  “从宗族发展史来推测,堂号大概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出现了很多世家大族,他们重视自己的祖先,也注重家族的文化修养,于是把堂号作为家族符号。”长期研究宗族发展的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常建华对记者说:“堂号的作用首先是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同时也表达对整个宗族伦理道德与行为方式的追求。通过堂号,整个宗族有了共同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

  堂号之由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以始迁祖发祥地为堂号,如太原王氏,以后又衍生出金陵王氏、固始王氏等;二以先祖之道德文章、文治武功等为堂号,或取义吉利祥瑞、训勉后人向上的文字立堂号,如王姓的三槐堂、魏姓的十思堂、张姓的百忍堂等。

  以先祖的道德行为为堂号,最著名的莫过于杨姓的“四知堂”了。据史书记载,东汉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杨震为官清正。某日,杨震去山东东莱赴任太守,途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为讨好上司,怀揣金银,深夜偷偷送给杨震。杨震坚辞不收,王密说:“请收下吧,反正深更半夜没人知道。” 杨震严肃地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为了纪念杨震的清正德操,弘农杨氏就以“四知堂”作为堂号,代代相传。

  中国知识分子素有“文章报国”的爱国之心,历史上以先祖的文章著述为堂号者也有很多,比如周姓的“爱莲堂”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散文名篇《爱莲说》。《爱莲说》热烈地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抒发了作者追求高尚人格的心态,周姓家族遂以“爱莲堂”为志。类似的还有孙姓的“兵法堂”,出自孙武的《孙子兵法》;白姓的“香山堂”,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别号“香山居士”。

  “很多堂号蕴含了一种家族荣誉感,祖先成为家族成员的行为榜样,这让他们的家族认同感更高,家族更有凝聚力,传承祖先的美德成为家风。倘若有违背这些准则的,会被认为是败坏家族的名声,被他人所不容。堂号实际上形成了维护家族文化传统的约束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萧放说。

  仍对家族成员发挥积极作用

  虽然很多传统的大家族在现代社会纷纷瓦解,但是家族堂号并没有就此消失,仍然对家族成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例如,一些家族世代经商,堂号同时也是商号。随着商业活动的发展,堂号也随之发展成为商铺的核心文化,其中广为人知的就是同仁堂。

  同仁堂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医药老字号品牌,由太医乐显扬在清康熙八年(1669年)创办,他告诫子孙:“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他把“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理念留给了后人。这些儒家的仁爱思想,到了乐显扬的后代乐凤鸣时期,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道德。直到今天,同仁堂脱离出乐氏家族成为大型国有企业,但是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商文化被传承下来。

  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地区的药材金银花每公斤由不到20元疯涨到300元时,一些实力不济的药店怕亏本,纷纷停售。而同仁堂在北京61个门店坚持不涨价并保证供应。由于原材料价格暴涨,同仁堂每卖出一副药,得亏损两元,最后仅这一项药材就亏损了600多万元。同样,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震区药品需求量猛增,同仁堂生产的“血毒丸”很快售罄。当时,震区交通中断,使用平常的物流渠道,至少需一周才能把药品配送到位。同仁堂临时决定将500多盒“血毒丸”空运配送到震区。由于物流成本增加,但价格不变,这一趟送货,同仁堂至少亏了20万元。

  有些堂号虽然没有依附商业活动获得发展,但是其思想仍然保留下来,成为家族成员精神财富的一部分。

  李姓是中国的大姓,总堂号是“陇西堂”,其中还有一些分支堂号。摄影师李正告诉记者,他家的堂号是“合和堂”,取自本族先祖李世民的“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主要是表达家族合心、合力、和谐、和睦之意。李正最早看到自家的堂号是从家谱上,那时候他还是个学生,因为喜欢画画,修谱时负责绘制祖像。“我们整个家族都非常重视家族的团结与和睦,注重家族的延续。家谱是我们非常宝贵的东西,即便是经历了兵荒马乱的战争和文化大革命,家谱依然保存下来,家族优秀的传统也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

  李正说,“合和堂”传达的家族要合力、和睦的理念,给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除了注重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之外,李正还与族人一起,注重对于“合和堂”甚至整个李氏文化的追溯和传承。2006年,他参与编纂《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目前成谱已达8吨重、6000余册,已把全球30多个国家的李氏亲缘归根入谱。同时,李正还参与组织很多家族联谊会,拍摄有关李氏家族的纪录片。“我们做了很多,希望天下李氏都能团结起来,其实国也是由一个个家组成,如果家庭甚至家族和睦了,国家也就团结兴旺了。”他说。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4-04-04 14:1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那些年,我们听过的叫卖声
下一条: ·[杨正权]论祖先崇拜与西南民族服饰文化
   相关链接
·[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高荷红]赫哲族“伊玛堪”歌手传承路线探幽:以三个家族为例
·[吴滔]祖先记忆的再创作:一个运河沿线丝业市镇家族的故事·[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刘晓悦]民俗文化对家族成员间情感的凝聚作用·[邹晨欣]疫情危机下屯堡金氏家族秋祭仪式考察
·[罗兆均 何志强]从宗族到家庭:土家族村落信仰空间与权力走向·[孙正国 熊浚 刘梦]长阳土家族白虎文化的融合传承论
·[侯有德]湘西永顺土家族祭油神习俗研究——基于长光村的田野调查·[罗兆均]家神的较量:湘黔桂界邻地域社会的家族互动与信仰建构
·[王庆]土家族舍巴日仪式的田野民俗志——以古丈田家洞为中心·[八木透 晁汐]民俗学中婚姻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王丹]生活歌唱与仪式表征: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研究·[刘文江]记忆、展望、重复与认知:谣言“叙事家族”的心理机制研究
·[龙圣]清代白帝天王信仰分布地域考释·[龙圣]地方历史脉络中的屯堡叙事及其演变
·[姜义华]礼敬人生——《图说中国人生礼仪》代序·仲富兰:《图说中国人生礼仪》
·[孙正国]土家族丧葬礼俗的生存智慧·[邵凤丽]在场、认同与规训:网络技术在当代家族文化重建中的作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