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胡阳全]近年国内白族研究概述
  作者:胡阳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5-07 | 点击数:16048
 
 
五、南诏和大理的研究
 
关于南诏、大理的研究,是近年白族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围绕着南诏、大理的族属、文化、婚姻、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民族关系等方面,学术界展开了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有的同志已对1990年以前南诏、大理的研究作了综述。因此,本文仅介绍此问题1990年后的研究情况。马曜《大理文化的源和流》(《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1、2期)认为:大理文明是洱海周围土著民族文化向东发展和中原汉文化向西传播互相撞击融合的产物。第一回合是从商末的海门口到西汉的石寨山,形成云南土著文化的极盛时期。第二回合是东汉以后汉文化大量东来,形成南北朝时期的西爨白蛮文化。第三回合是云南文化中心逐渐西移,复归于洱海地区,汇合成唐、宋时期大放异彩的南诏和大理文化。上述几种文化的最早创造者,主要是司马迁所说的“椎髻、耕田、有邑聚”的土著居民,他们与蜀汉时期的“下方夷”和隋唐时期的“西爨白蛮”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管彦波《试论南诏多源与多元的文化格局》(《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认为:南诏文化是西北秦陇地区的氏羌文化、湘沅地区的楚文化、云南古代滇文化、爨文化的基础上,以一种开放性的强烈的文化创造意识、大力汲取、借鉴唐文化以及周边的吐蕃文化、印度文化的基础上,逐渐积淀起来的具有明显的地方性,阶级性和区域性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下的一个子文化。它涵盖着多元的民族文化和土著文化,它在文化的特质、构建及渊源上,亦呈现出多源与多元的特性。此观点的作者在《南诏文化积淀中的一种积极因素——拟唐试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也有详述。此外,认为南诏文化是多源与多元观点的还有:禺弛《南诏文化的特征》(《云南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认为:仿唐性、开放性和多元与多源性是南诏文化的主要特征。傅光宇《略论南诏文学的文化环境》(《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认为南诏文化是以彝族与白族先民为主体的多部族、多部落文化,因而是不同质的多元组合的文化。管彦波《试论南诏的军事制度》(《思想战线》1992年第2期)一文,对南诏的军事制度及其文化研究后认为:南诏的军事制度是比较完善的。其间,已经形成了大军将、军将、兵曹长、各府正副主将组成的“递相管辖”有明显级差的军事建制,其军制既仿周又拟唐,无论是训练、布阵还是晋升、赏罚都有了严格的规定;特别是军事上采取了“府兵制”与“民军制”相结合的特点,也说明了强大的军事机器是南诏赖以生存的支柱。苏建灵等《论南诏、大理国的建筑》(《思想战线》1989年增刊)认为:南诏、大理国的建筑与今天白族、彝族、哈尼族建筑关系密切,一脉相承,说明这些建筑是这几个民族建造的,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南诏、大理国是这几个民族而不是泰族或傣族建立的。贺圣达《“南诏泰族王国说”的由来与破产》(《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一文,在驳斥了从百余年前起,西方史学界出现了南诏国是泰人建立的说法这种观点后,明确指出,公元7-9世纪存在于中国西南部以云南洱海和滇池地区为中心的南诏国,是中国彝族和白族先民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因此南诏国所在的地区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赵鸿昌《唐代南诏城镇散论》(《云南社会科学》1991年第4期)认为:南诏城镇的发展既与其政治军事力量的膨胀同步,反过来,城镇又支撑和强固着南诏政权;分布密集和居中的重点城镇把南诏领域划分为东西南北中几个大的区域,主要具有政治军事功能,“择胜置城”是南诏城镇地理位置选择的思想出发点,并合理利用地形,加入若干地方民族特色。王丽珠《南诏时期大理地区的民族和民族关系》(《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认为:南诏时期大理地区民族关系的主要方面,是人口较多的白、彝族相互间的关系和以他们为主的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此外,论及南诏大理的论文还有:韩军《论南诏为乌蛮蒙氏与白蛮豪族共同建立的政权)、张金鹏《南诏时期佛教传播中的变异现象及原因探索》、王宏道《(蛮书)所载“承”上一辞含义的推测——兼论南诏前洱海地区地方政权的建立》、林超民《大理高氏考略》、徐兴祥《骠国与南诏的关系》,以上论文分别为(《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1993年2、3、4期);张锡禄《南诏王室婚姻关系简论》、管彦波《南诏商业交换关系简论》(《云南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1991年第5期)、苏建灵《南诏王异牟寻与贞元年间的南诏、唐朝和盟》(《思想战线》1991年第3期)等。
关于白族的族属问题,见拙作《近十余年云南少数民族族源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5期)、《近十余年僰人族属研究综述》(《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
除了以上本文所涉及的论著外,近年还出版了一批有关白族史研究的学术专著,以及全国或省级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史专著中不少涉及白族社会、历史、科技方面的内容。这些著作,篇幅甚钜,而本文篇幅所限,不得不割爱于此文之外,敬请作者及读者谅之。
(本文原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03期,第36-41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在守望传统中开拓创新──2013中国民间文艺发展报告(摘编)
下一条: ·[杜亚雄]二十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发展之回顾
   相关链接
·[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董秀团]白族大本曲中的反常规女性形象
·[成丽竹]地方文化生活到国家文化资本:大理白族三道茶的文化构建·[王丽清]从民族文化融合看白族大本曲《磨坊记》的文本来源与流变
·[李雅洁]论女性在节日中的多样化角色·[董秀团]云南白族大本曲曲目创编与演述的“在地化”实践
·[董秀团]移植与新塑:白族民间故事对印度佛教文学的吸收和化用·[董秀团 杨识余]白族的日月神话与日月崇拜
·[李容芳]傩仪的逻辑: 社会规则与村落日常秩序建构·[杨李贝贝]唐宋时期汉文化对白族文化的影响
·[王丽清]白族两老友型故事研究·[董秀团]白族民间文学的多元混融特质及对边疆民族文学发展的启示
·[李容芳]文化秩序与少数民族村落仪式民俗变迁·[梁永佳]“叠写” 的限度
·[刘守华 刘晓春]白族民间叙事诗《黄氏女》的比较研究·[杨雪]隐藏的锁链:周城传说故事与女性社会地位变迁
·朱刚:《作为交流的口头艺术实践──剑川白族石宝山歌会研究》·[周之润]“望夫云”故事在演变过程中体现的婚俗变迁
·[杨旭东]大理白族的莲池会与女性的日常生活管理·[董秀团]印度佛教对白族民间故事的影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