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胡阳全]近年国内白族研究概述
  作者:胡阳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5-07 | 点击数:16156
 

 

有关白族的研究,一直是西南民族研究中比较活跃的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发表和出版的论文、著作表明,白族研究继续向深广发展。对于某些问题的研究,在以前基础上又有所深入,而有些研究则填补了过去的空白,现将近年来几个方面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一、语言文字研究
 
白族的语言文字问题是白族研究中颇有争议的问题,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围绕着白语的系属问题、白族历史上有无自己的民族文字——白文的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关于白文,目前有两种意见。第一,学术界多倾向于白族有自己的民族文字——白文。石钟健《大理明代墓碑的历史价值——(大理访碑录)》(《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认为:在白族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与汉族有着密切的历史关系,他们曾利用汉字写其语言,年深月久,因而形成了一种有规律的文字——“白文”,它是在白族吸收汉族文化达到相当熟练程度之后逐渐产生的。该文还根据碑铭和丽江《北岳卦》等“白文”资料,分别从其词汇和语法,来说明“白文”的特点。林超民《漫话白文》(《思想战线》1980年第5期)认为:白文是白族用汉字作表意和记音的符号,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解白义,也就是用汉字来记录白族的语言。段伶《“白文”辨析》(《大理文化》1981年第5期),根据考古发掘出的白文文物认为:白文的使用由来已久。此外,《民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赵衍荪《关于白文及白文的研究》(《大理文化》1982年第1期)等论著,均认为有白文。第二种意见则认为白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张增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有字瓦——兼谈白族历史上有无“白文”的问题》(《文物》1986年第7期)一文,认为:在南诏时的文物资料中找不到“白文”。大理国遗留至今的文物中同样也无“白文”。而古代所说的“白文”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字,而是用汉字写白语(白族语言)的特殊形式。用汉字写白语的办法,最初可能只用在佛经的传授上,后来白族地区的民间唱本和记事书籍,甚至诗词上也采用过。此种形式,其流行时间大概从大理国晚期或元初开始,明代较盛行,清代就不用了。李绍尼《有关白族文字的几个问题》(《大理文化》1981年第4期)也认为:白族历史上没有文字。人们所说的“白文”只是极少数汉文水平较高的白族知识分子个人的记音工具,它在时间空间上,不能起到交际的功用。
关于白语的系属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周祜《从白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看汉白民族的融合》(《下关师专学报》1982年第一期)认为:白语是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支,根据是白语中保存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在现行白语中,从秦汉古音到近代的汉语词汇都有。到近代、现代,特别是当代,白语中的汉语词汇越来越多。除了白语的一些语法结构和一些古老的白语词汇,以及在历史上所吸收的附近兄弟民族如彝、纳西、藏等语言的词汇外,几乎都是汉语词汇了,该文还认为白族是没有系统的文字的。赵衍荪《白语系属问题》(《民族语文研究文集》青海民族出版社1982年版)认为:白语应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此外,徐琳、赵衍荪编著《白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该书也认为:把白语归入汉藏语系缅语族彝语支是恰当的。第二种意见:杨品亮《关于白语系属的探讨》(《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6期)一文,认为白语和彝语不仅语音差异很大,而且词汇和语法也不具备同系属的特点。指出:第一,白语和汉语之间是同源异流的关系,是最密切的亲属语言。第二,当今的白语是在古楚语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自南诏与唐朝分庭对抗之后,先后六百多年时间内,白语和汉语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条件下自行发展,两种语言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白语随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而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民族语言。根据白语的历史轨迹及现状,白语不属于藏缅语族彝语支,而应单立为白语支。李绍尼《白语基数词与汉语、藏缅语关系初探》(《中央民院学报》1992第1期)也认为:用彝语支属来概述白语,显然内容太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在守望传统中开拓创新──2013中国民间文艺发展报告(摘编)
下一条: ·[杜亚雄]二十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发展之回顾
   相关链接
·[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董秀团]白族大本曲中的反常规女性形象
·[成丽竹]地方文化生活到国家文化资本:大理白族三道茶的文化构建·[王丽清]从民族文化融合看白族大本曲《磨坊记》的文本来源与流变
·[李雅洁]论女性在节日中的多样化角色·[董秀团]云南白族大本曲曲目创编与演述的“在地化”实践
·[董秀团]移植与新塑:白族民间故事对印度佛教文学的吸收和化用·[董秀团 杨识余]白族的日月神话与日月崇拜
·[李容芳]傩仪的逻辑: 社会规则与村落日常秩序建构·[杨李贝贝]唐宋时期汉文化对白族文化的影响
·[王丽清]白族两老友型故事研究·[董秀团]白族民间文学的多元混融特质及对边疆民族文学发展的启示
·[李容芳]文化秩序与少数民族村落仪式民俗变迁·[梁永佳]“叠写” 的限度
·[刘守华 刘晓春]白族民间叙事诗《黄氏女》的比较研究·[杨雪]隐藏的锁链:周城传说故事与女性社会地位变迁
·朱刚:《作为交流的口头艺术实践──剑川白族石宝山歌会研究》·[周之润]“望夫云”故事在演变过程中体现的婚俗变迁
·[杨旭东]大理白族的莲池会与女性的日常生活管理·[董秀团]印度佛教对白族民间故事的影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