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祝秀丽:《村落故事讲述活动研究:以辽宁省辽中县徐家屯村为个案》
  作者:祝秀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5-06 | 点击数:6163
 


村落故事讲述活动研究:以辽宁省辽中县徐家屯村为个案

作     者:祝秀丽

基本信息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8-1
ISBN:9787516127636
版 次:1
页 数:248
字 数:289000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所属书系: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书系(林继富主编)


内容推荐
        中外民间故事讲述研究的学术传统虽不尽相同、研究方法各有侧重,但都关注日常生活情境下的故事讲述行为。正是基于这一学术理念,作者以家乡——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徐家屯村为调查点,把研究视野从对文本或讲述人的孤立研究转向对讲述行为的整体观察。在重点讨论村落故事语境、讲述人和故事文本的特性之后,借用雅各布森的理论整体观照故事讲述行为,探讨故事要素之间互相作用共同生成故事讲述习俗的机理。最后,《村落故事讲述活动研究——以辽宁省辽中县徐家屯村为个案》作者把自己纳入研究视野,反思作为家乡民俗研究者的角色冲突:由于处于独特的田野关系类型之中,家乡民俗研究者被赋予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双栖身份”,同时面临着“学术界”和“家乡人”的双重检验。


作者简介
        祝秀丽(1973-),祖籍山东曹州,生于辽宁辽中。1999年于辽宁大学中文系获民俗学硕士学位,师从乌丙安教授、江帆教授;2002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民俗学博士学位,师从钟敬文教授、董晓萍教授;2002年7月至今,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任教,主要从事民间文学、文化传播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著有《聆听黑土地上的古儿》(2007年),参编《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理论与实践》(2009年)、《梅与牛——中国科大文化研究》(2011年)等。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故事讲述活动研究的学术史概况
一俄国:讲述人的个性与集体性
二日本:讲述人与故事的传承
三美国:故事的表演与口头性
四中国:从发掘故事家到整体观照故事讲述
第二节 选题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采用民俗志田野调查法
二在村落社会语境中阐释
三与民众故事观念的共建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使用资料
一研究方法
二使用资料
三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村落故事讲述活动的时代变迁
第一节 徐家屯村概况
第二节 故事讲述活动的时代变迁
一20世纪30—40年代:艰苦岁月的精神伴侣
二20世纪50—70年代:集体生活的精力释放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革新中的多元注脚
第三节 约制与适应:故事讲述活动变迁的性质
一适应社会制度建构的宏大社会语境
二适应娱乐手段限定的便捷休闲情趣
三适应心理需求期待的精神凝聚纽带
第三章 故事语境:语境分类与现场互动
第一节 语境的分类
一私下语境:局内的亲密与独享
二半公共语境:适度的亲切与戏谑
三公共语境:公开的竞争与表达
第二节 现场的互动
一封闭式语境的互动
二开放式语境的互动
第四章 讲述人:集体性与个性
第一节 讲述人的集体性特征
一年龄维度:代际延续与故事传统
二性别维度:家庭传承与社会传承
三职业维度:行业特色与讲述趣味
第二节 个案研究:祝清泉的故事讲述个性
一个人生活史
二继承家族和村落的故事传统
三故事讲述的个性呈现
第五章 故事文本:行为特质铸造文本特征
第一节 文本的边界特征
一文本边界的松散结构
二文本边界的粘连形态
第二节 文本的行为类型
一讲 古式
二聊天式
三表演式
第三节 文本的对话过程
一讲述人与听众对话
二讲述人与生活经历对话
三讲述人与听讲 经验对话
第六章 故事构成要素:雅各布森的理论视角
第一节 雅各布森理论及其扩展
一雅各布森的言语交际六要素
二传播学、民俗学对雅各布森理论的扩展
第二节 故事六大要素及相互关系
一故事讲述人
二故事听众
三故事文本
四故事符码
五故事媒介
六故事语境
七六大要素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 作者反思:家乡民俗研究者的角色冲突
第一节 田野关系分类
一局外一异文化研究
二局内一异文化研究
三局外一本土文化研究
四局内一本土文化研究
第二节 研究者在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层面上的位置
第三节 研究者的多重自我
一“今我”与“故我”的对峙
二“家乡的我”与“学术的我”的交错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对女故事讲述人徐丽容的田野调查
附录二 民间故事讲述人传承个性的研究——以辽宁故事家李占春为例
附录三 父亲祝清海的故事讲述活动调查报告
附录四 徐家屯村主要故事讲述人小传
附录五 故事讲述人与作者的亲缘关系列表
附录六 伦理质询:家乡民俗的田野研究散记
后记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何彬:《中国东南地区的民族志研究——汉族的葬仪、死后祭祀与墓地》
下一条: ·毕雪飞:《日本七夕传说研究》
   相关链接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
·[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隋丽]民间叙事的情感逻辑:基于黄振华故事讲述的分析
·[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