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刘锡诚]中芬民间文学联合考察之得失
——中芬民间文学联合考察暨学术交流总结(1986年6月)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5-04 | 点击数:9194
 

  四、学术会议和考察活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

  (1)举办此次联合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有两个目地:第一个是两国学者交流民间文学搜集保管方面的经验;第二个是通过学术会议和实地考察培养青年学者。这两个基本目的是达到了。首先,两国学者在自由讨论中发了言,各自发表了意见,介绍了经验。根据三方签署的《协议书》,由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编辑并委托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1986年中国芬兰民间文学搜集保管学术研讨会文集》中文本,由芬兰文学协会会同北欧民俗研究所、土尔库大学文化研究系民俗学和宗教学部编辑并出版上述文集的英文本。

  (2)预计这次考察将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取得考察资料,试验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田野作业的目的,也基本达到了。中国方面,中国民研会录制了5个小时的录相资料,根据协议,这些资料要互相交换。然后可编辑剪辑成一部三江侗族的完整的民间文学、民俗风情科教片,为侗族人民,为我国民间文艺学史积累了一份珍贵的文化资料。中国方面全体考察队员共录制了150盘录音磁带,这些磁带连同记录翻译稿,将作为侗族文化和我国民间文艺学史料被保存利用。文字资料、调查报告、照片内将由中国民研会、广西民研会和三江县共同编辑出版一部三江侗族民间文学的科学版本。

  (3)这次两国三方的联合考察,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属试验性质。这次考察从大的方面看,是成功的,从一周左右的时间看,取得的成果是足以自豪的。这次考察的成功,在民间文学方面为进一步进行双边合作,积累了初步的经验,锻炼了一批干部,同时,也必将为世界民间文学界所瞩目。在国内已经引起了文化界、新闻界的重视。《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南宁晚报》、《柳州日报》、《桂林日报》发了消息。北京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论坛》,上海的《文学报》也发了消息。《文艺报》发表了该报记者沙林撰写的侧记;《文学报》发表了金辉撰写的《与芬兰朋友在三江采风》;本会主办的《民间文学》第6期节发了航柯先生在学术研讨会上的论文《民间文学的保护》;《民间文学论坛》第5期选发三篇调查报告:邓敏文和吴浩(侗族)的《侗族款词的传承情况及社会影响考察》、金辉的《劳里•航柯的田野作业观》和李溪(李路阳)的《侗族一个故事之家的传承诸因素调查》。芬方在北欧民俗研究所Nordic Institute of Folklore主办的《News letter》上发表了劳里•航柯、贾芝、刘锡诚的文章,把这次学术会议和联合考察的情况介绍到了国外。

  五、存在的问题

  这次中芬民间文学联合考察有两国多方的人员参加,规模大,由于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学术考察活动,组织工作缺乏经验,因此出现一些缺点和不足是难免的,这些缺点和不足,可以作为以后组织类似活动的借鉴。这些缺点和不足是:

  (1)考察规模大了些,队员来自几十个单位,给管理和考察带来一些困难。与外国朋友合作考察,住在招待所,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能与被采访者同吃、同住,交流感情,难以做到“参与观察”。因而使这次考察不够深入,有些场合甚至流于表演的性质。尽管有些中国方面的队员抓住时机深入到群众家里,晚上不回招待所住宿,扩大线索,深入开掘,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的说,这方面的缺点仍然是明显的。由于规模过大 ,又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科学考察,经验不足,组织工作上显露出较大的弱点。根据这次考察的经验和教训,以后的田野考察以采取小型分散为宜,要事先拟订好考察提纲,有目的地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2)在这次考察中,有的队员对讲述环境不够重视,急切想知道被采录者所唱所述的内容,故而有时打断被采录者的讲述,询问所述何意,或问翻译,结果造成被采录者的讲述情绪受到破坏,翻译人员的翻译声音与被采录者的讲述语言重合,录音磁带里听不清被采录者的讲述语言,造成原始资料的某些漏失。根据这一教训,在今后的采风中,当特别注意保持讲述环境。至于翻译上的问题,应在采录结束后再去切磋解决。

  (3)航柯先生针对马安点考察组和八江点考察组的考察情况,提了几个值得重视的意见:①在人数较多的环境下进行田野作业,应划整为零,在各个角落分散活动,并注意静听观察并录音;②采访上要注意让周围所有人都感到自己不是局外人,不要一开始就盯住一人问,而不顾其他人。③要注意保护演唱和讲述环境。当场翻译,会破坏歌手情绪。歌手不愿唱的歌,不要强迫,而要注意发现其中的原因是否与演唱环境有关。航柯先生的这几点意见,恰恰是我们在考察中多少有所忽略的。

  (4)筹备工作是在北京、南宁、三江三地分头进行的,秘书处未能妥善地加以安排、检查、协调,因而在某些环节上出现了某些脱节现象。

  (此稿系我执笔成文,当时署名“中芬民间文学联合考察与学术交流秘书处”,1986年9月10日改定稿于北京——刘锡诚)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郭志超]田野调查和文本写作例评
下一条: ·[丁元竹]“立下社区研究的基石”的瑶山调查
   相关链接
·[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卫则戎]民间文学的社群认同与文化认知探讨·[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所揽月]遗产旅游中民间文学的传统化实践·[米思璇]革命故事讲解员的表演与实践
·[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
·[郭阳]网络民间文学定义再探究·[陈钰文]非遗保护与传承视域下民间文学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