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术研究
民间文艺的研究领域包括了民俗学、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戏曲、民间手工艺等众多的学科门类。因此,民间文艺研究必然是跨学科的,它综合了多种方法与视角。2013年度的学术研究也是如此,无论是著作与论文的刊行,还是译作的引介,乃至资料汇编、研究报告、论文集与教材的出版,都体现出了学者厚重与广博并重的治学追求。
相关专著佳作迭出,包罗了民间文艺的各个方面,最值得一说的是由神话学家叶舒宪主编的“神话学文库” (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截至2013年,文库已出版第一辑共十七种,其中专著九种译著八种。在这套从书中,海峡两岸学界互动,著译成果承前启后,体现了中国神话学者的国际视野与对学术前沿问题的勇敢探索。学者们以《民间文化论坛》《民俗研究》 《文化遗产》 《节日研究》 《民族艺术》 《民族文学研究》等专业期刊及其他综合性学报为阵地,对民间文艺所包含的各学科展开了细致而全面的探讨。各期刊、学报还组织了诸如“社会性别与民俗” 、 “中国民间文学前沿问题研究”等专栏和“定位于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民俗学—— ‘国际比较视野下的民俗学前景’笔谈”等专题讨论,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文化保护和民俗文化的公共应用做了深入的讨论。
探讨学科建设、反思学科立场成为了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2013年度有一系列成果关注于此。如吕微的《民俗复兴与gongm**相联结的可能性——古典理想与后现代思想的对话》 ,讨论了民俗复兴与gongm**相联结的可能性。董晓萍的《新时期民俗学研究与国家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总结了学科参与到国家文化建设时应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董晓萍、王静爱的《民俗学与地理学交叉研究的理念与实践》论述了民俗学跨学科协作的可能性。刘锡诚的《21世纪:民间文学研究的当代使命——关于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学》 《关于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二论21世纪:民间文学研究的时代使命》两篇宏文等等。
基础理论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石,是个案研究得以推进的前提,也是保护、开发实践得以展开的基础。在以往基础理论的研究上,本年度基础理论研究也多有突破。如祝秀丽的《解析故事构成要素:雅各布森的理论视角》以雅各布森的理论视角,重新检视了民间故事讲述行为的构成。朱刚的《口头传统视域中白族民歌的田野研究——以剑川县石龙村的白曲界定及民俗阐释为例》反思了以书面文学研究范式来研究口头传统的弊端,通过引入口头传统田野研究与民族志描述,还原了白族民歌在民间的实有状态。萧梅的《仪式中的制度性音声属性》关注于声音在仪式中的作用,认为制度性的音声属性是理解仪式文化意涵的重要路径。岳永逸与孔雪的《生命经验的裸写:都市民俗志的潘多拉盒子》则探讨了民俗志与民族志书写中的情感问题。
个案研究既贯彻了学界的理论追求,也会反哺保护实践,因此,它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013年度,个案研究深入推进、层出不穷,学者们普遍把视野投向社会变迁中的传统。如岳永逸的《城墙内外:曲艺的都市化与都市化曲艺》 《草根·小剧场·空壳艺术:当代艺术神话的生成与光晕》结合当代的民众、消费等因素,分析了曲艺在中国现代性转型中的命运,探究了传统的曲艺艺术在当代都市语境中的变动与调适。民间文艺的研究必须直面迅速的城乡社会发展,有鉴于此,刘铁梁撰写了《劳作模式与村落认同——以北京房山农村为案例》一文,以房山农民编筐的劳作为个案,提出了“村落劳作模式”的概念。
2013年度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多元而丰富的,它包含了学者在书斋中思考的结晶,也体现了学者对社会的责任。但我们同时也要认识到,相关研究也体现出了一些缺点:如在基础理论方面,各学科的发展并不平衡,在保护研究方面缺乏基于深入的田野调查的个案等。期待学界能保持优秀传统,突破学科瓶颈,既为学科提供长足发展的理论基础,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民间文化的公共应用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六、活动交流
联系各地方民协、促进海内外民间文学艺术的交流是中国民协的主要任务之一。多姿多彩的活动交流丰富了人民大众的业余生活,也显示了民间文艺的兴盛。立足于此,中国民协于2013年组织开展了学术交流、艺术展览、文艺演出、民间文艺节会等诸多活动。
文艺志愿服务是近年来民协开展的重要活动。2013年中国民协深入基层推进民间文艺建设,共进行了8次大规模的志愿者下乡活动,以来自全国各省精彩纷呈的民间文艺节目为当地的百姓送去了文化的盛宴。
学术研讨一直是民间文艺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传统文化的挖掘,还是时代精神的阐释,离开理论建设都是无源之水。所以,除了各种实践活动外,民协还与各单位、各地政府合作举行了多次理论层面的学术研讨活动。
“我们的节日”是中国民协的重要活动之一。近年来,这一系列活动不再只是单纯致力于节日传统的复兴,而是着眼于系统的传统节日的文化重建工作,旨在将传统节日与新的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这一活动也和地方各种文化活动融为一体,展现出了新的活力。除了“我们的节日”活动, 2013年度,中国民协和各地相关部门还致力于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组织了各种节会活动,向海内外展示了中国民间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受到了各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中国的民间文艺建设不能孤芳自赏,而是应该在与国外的交流中不断吸收经验与先进成果,同时也要积极向海外展示中国民间文艺建设取得的成就,本年度,海内外民间文化交流极为频繁。这些活动交流真正做到了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既注重质量的提高,也做到了深入群众,加强了国内各地民间文学艺术发展成果与经验的交流。建议在未来的活动举办中,增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并大力发展基层民间交流活动,创造出民间文学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
(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文艺网-中国艺术报 2014-4-11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