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刘宪 韩雷]从本真性视阈看甘肃西和乞巧节的传承与展演
  作者:刘宪 韩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4-12 | 点击数:12158
 

摘要:传统乞巧节是作为甘肃西和民众生活此在而被传承或展演的,是以织女神为崇拜对象的女性节日,乞巧节的本真性要素获得了应有的尊重和保护。而成功申遗后的乞巧节,其本真性要素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在乞巧节期间以有悖自然传承和民众意愿的“精致化”“碎片化”的官方操控方式进行展演;其存在本身亦渐趋碎片化。本真性要素无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和乞巧节;本真性;视阈


  “本真性” (Authenticity)原本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德国学者瑞吉娜•本迪克丝(Regina Bendix)在《本真性(Authenticity)》 一文中就曾对其来龙去脉做过一番梳理。2006年,李扬先生把这篇文章译成中文刊发后,“本真性”逐渐成为中国民俗学界的热词;不少学者也开始从本真性或属性等视角来探究反思非遗的保护问题。比如宋俊华先生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本生态和衍生态两种属性,本生态是指构成文化事象的相对稳定的东西,“这种东西从内看是本质,从外看是属性”;而衍生态则是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和创新的结果,应该在保护本生态的基础上允许其适当的衍生变化。 刘魁立先生从文化本真性的视角出发,认为在保护工作中应努力做到保持其原有属性,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属性的模糊化和空洞化。 刘晓春先生则从民俗学学科发展史的视阈切入,考察了曾经作为普通民众生活存在的文化是如何被非物质文化遗产化的;进而揭示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原生态”、“本真性”等保护标准被建构的复杂历史动因。

  概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是固有的还是被建构出来的,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肯定会影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操作层面。以上三位学者颇具代表性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保护等问题构筑了坚实的平台。本文欲从本真性视阈探究考量甘肃西和乞巧节的传承与展演。

  一、传统乞巧节:作为西和民众生活的此在

  坐落于甘肃陇南地区的西和县,至今犹存规模盛大、持续时间长的乞巧活动。传统西和乞巧节的活动范围主要分布在漾水河流域主干。作为全县最重要的地方标志性文化,乞巧活动“覆盖全县12个乡镇,279个村,30.17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6%” 。

  虽然正式乞巧时间是从农历六月三十持续到七月初七,历时七天八夜,当地姑娘却从农历六月初就开始着手准备。所以从整体上看,西和乞巧节应该分为节前准备阶段和乞巧阶段。

  (一)节前准备阶段

  1、选址

  选址即确定坐巧人家。为了能够让乞巧节顺利进行,当地最热心乞巧且富有权威的女性,都会主动承担选定是年坐巧人家的义务。确定坐巧人家的标准有:首先是家中是否有姑娘乞巧;其次是家庭条件,家里是否有足够大的院落,房屋是否宽敞,因为姑娘们乞巧需要足够的空间;再次是坐巧人家是否位于交通便利地带;最后也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主人是否好客,怕不怕麻烦。

  过去,当地民众认为,如果在自己家坐巧,可以让家里长期不孕的妇女怀胎生子。所以还是有人家自愿申请坐巧的。如果一直没有人家愿意坐巧,那些热心肠的姑娘们总会通过各种方法最终选定乞巧场所。一旦坐巧人家选定后,这些姑娘中间就会有一位被推举为整个乞巧活动的领导者和负责人,被当地人称作“巧头”。

  2、生巧芽、做巧馃

  乞巧节作为一种周期性的岁时节日,和其他节日一样拥有象征其内涵的节令食品和植物。巧芽和巧馃就是西和乞巧节中独具特色的岁时植物和食品。一方面精致美观的巧芽和巧馃可作为贡品敬奉给织女神,另一方面当地民众认为这些植物和食品一旦供奉给神灵,也就沾染了灵气,因此会在七月初七晚上用来卜巧。

  生巧芽所用的食材不一,由于深受地方自然环境和农作物生产的影响,西和姑娘们一般选用小麦、玉米、小豌豆或是扁豆生巧芽。过去凡是要参加乞巧的年轻姑娘至少必须自备一束巧芽,如果没有,会被大家认为对“巧娘娘”即织女不虔诚,而且也没有资格在初七那天迎水、卜巧。由此可见,巧芽在整个乞巧活动中一方面作为一种乞巧工具而发挥不可替代的功用,另一方面则被看作是沟通神灵的特殊媒介。

  当坐巧人家确定之后,这户人家就开始忙于置办巧馃。将揉好的面团煎制成各色花样,也就是当地民众所说的巧馃。这些花样有象征多子的石榴花,象征财富的核桃,以及象征长寿的菊花等等。乞巧活动结束后,巧馃一般会被当地姑娘们分享。

  3、练歌和备装

  甘肃西和传统乞巧节除了仪式活动之外,大部分环节都以唱巧为主。为了确保在乞巧节中的唱巧环节不输给外村姑娘,早在六月下旬,当地姑娘就会对所唱巧歌进行统一排练。根据赵子贤先生上世纪编订的《西和乞巧歌》所记载的内容看,传统西和乞巧歌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有反映家庭生活、生产劳动、社会习俗、地方时事政治和传说故事的;还有专门在仪式活动中传唱的仪式歌。

  乞巧节同时也是展现姑娘们魅力风采的绝佳时机。每当节日来临之前,参加乞巧的姑娘们就忙着准备自己的乞巧服饰。过去,当地民众由于生活条件所限,根本买不起衣服,只能自己手工缝制;抑或有的家庭为了能让姑娘参加乞巧,父母会向邻里或亲戚借一套衣服。现在,由于整体生活条件改善,村里人有能力到县城商铺购买自己喜欢的服饰了。2012年乞巧节,笔者在姜窑村进行田野调查时就发现,当地姑娘们的乞巧服装很时尚,上衣是雪纺的蓝色短袖,下衣是牛仔短裤,一些更时尚的姑娘还穿着黑丝袜。姑娘们将在颇具动感的流行音乐中尽情狂欢。

  4、请巧

  乞巧节信奉的神灵自然是织女神,当地方言把所有女性神灵都称为“娘娘”,所以,织女神也叫“巧娘娘”。巧娘娘无疑是整个乞巧活动中最重要的角色,但当地并没有专供民众祭祀或乞巧的固定空间即巧娘娘庙,所以才会有上文所述及的选址,即确定坐巧人家的环节。西和姑娘们把在纸活铺订做、购买巧娘娘像的整个过程称为“请巧”,用“请”字以示对巧娘娘的敬重。而用纸扎制巧娘娘像在当地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即“造巧”。诚然,“造巧”之后才能“请巧”。

  以上四个环节就是在为乞巧做准备。从确定场所、召集人员、筹集物资再到请巧,整个过程都是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实施完成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湛晓白]晚清民国知识分子的阳历认知
下一条: ·黄涛:节日庆典的民间传承与政府介入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
·[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
·[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