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龙晓燕 王文光]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龙晓燕 王文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4-11 | 点击数:13970
 
1956年,中共中央又布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情况的调查。西南的四川调查组划分为凉山分组、甘孜分组、阿坝分组和羌族小组、苗族小组;贵州调查组下分10个小组;云南调查组下分6个调查分组和7个资料收集组。通过这次调查,系统地了解了西南30余个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基本情况及经济结构、阶级结构、风俗习惯。这次调查对制定民族地区的建设发展方针,以及形成以民族平等为核心的民族政策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后来进一步开展西南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培养了一支学术中坚队伍,准备了大量第一手珍贵资料。
除了上述中央访问团访问、民族识别工作、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参加外,各有关院校和科研机构也在机构设置、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出了一大批成果。
中央民族学院建立后,在其下设立了研究部,研究部中有西南研究室。1954年,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机构调整,按相近民族划分,合并为3个研究室,其中的第二、第三研究室都与西南民族史研究有关,发表了许多专门研究西南民族史的论著。
1954年,云南省民委建立了民族研究室。西南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也都做了专门研究西南民族历史文化的专门计划。
1956年,中央开始起草《关于国内民族问题和少数民族历史、语言的科学研究工作十二年规划草案》,规划草案对少数民族历史格外重视,要编纂少数民族通史、简史、古代民族史、民族关系史等。在此背景下,1959年云南大学历史系设立了中国民族史专业“西南民族史专门化”(专业方向),稍后又改为“云南民族史专门化”,同时又建立了云南民族史研究室。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南民族史研究有了新进展。1973年,受中共云南省委的委托,马曜等人开始编《云南各族古代史略》(1977年出版)。1977年,杜玉亭建议组成“基诺人民族识别组”,通过几年的调查研究,1979年6月,国务院正式认定基诺族为单一民族。1977年,贵州的侯哲安、李衍垣组织了大型的“夜郎史”讨论会。
1979年,在中央民委的领导下,各省、区民委又开展了对一些未识别民族群体的调查,如四川民委组织对平武县“达布人”的识别调查,对凉山“西畲人”的调查;云南民委也组织了对苦聪人、克木人等的调查。1982年,詹承绪、刘龙初到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对白族的两个支系勒墨和那马进行调查。
通过民族识别,各少数民族的族称、族属及各项权力在政治上、法律上得到了保障和落实。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的识别在学术上也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如有将理论简单化、教条化的倾向;个别地方的识别工作过份强调族源和血统,对本民族意愿不够尊重的情况也有存在。生硬地按行政区进行识别,结果出现了云南的普米人与四川的普米人、云南的摩梭人与四川的摩梭人族属不相一致的情况。
1978年后,西南民族史研究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国家民委召开了“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规划会议,并成立了丛书编委会,这项工作对促进西南民族史研究意义重大。此后,西南各少数民族几乎都有了自己的简史、简志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
西南地区由于民族众多,是民族研究的理想之地,所以,1979年“全国民族研究工作规划会议”在昆明举行,成立了中国民族研究学会。之后的1981年10月,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在昆明召开首届年会,会议决定由学会组织综合考察队进行调查工作。会后,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结合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六江流域民族综合考察规划”,专家学者沿怒江逆行,到达滇藏交界区进行调查,发表了《独龙族历史综合考察报告》、《滇藏高原考察报告》;四川、云南的民族研究专家李绍民、童恩正、何耀华等对雅砻江下游进行试点考察;贵州的柏果成等对月亮山地区也进行了试点考察,写出了上百万字的调查报告和论文。
1983年,由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和贵州民族研究会发起,又组织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参加的月亮山区域综合考察,写出了50余万字的论文和调查报告,内容涉及社会历史、民族关系、文化生活、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对当地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情况有了更深的认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冠梓]冲突与调适:南方山地民族的法律多元主义格局及其走向
下一条: ·[胡阳全]近十年国内傣族研究
   相关链接
·[陈芳 杨宇鑫]中国西南和日本“竹生”神话之比较研究·[高健]历史中的神话与神话中的历史
·[墨磊宁]“民族识别”的分类学术与公共知识建构·[马克·本德尔]印度东北与中国西南的民族志诗歌
·从历史走向未来 延续民族史诗文化血脉·以学术自觉推进中国史诗研究
·[高健]历史中的神话与神话中的历史·动画电视剧《英雄江格尔》:民族史诗迈入影像时代的新尝试
·[杨杰宏]南方民族史诗的类型问题探析·[汪高鑫]白寿彝民族史学理论述略
·[潘乃谷]潘光旦先生和他的《中国民族史料汇编》·[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论突厥语族民族史诗类型及分类
·[吴凤霞]民族·民族史·民族史学·[王东平]白寿彝先生民族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罗贤佑扎洛]中国民族史研究:向着广度与深度继续扩展·[王铭铭]民族学与社会学之战及其终结?
·[朱和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形象的现代建构·[姚大力]谁来决定我们是谁(下)
·[姚大力]谁来决定我们是谁(中) ·[姚大力]谁来决定我们是谁(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