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龙晓燕 王文光]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龙晓燕 王文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4-11 | 点击数:12431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云南大学组织了一次规模浩大、内容全面的民族大调查,涉及到了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云南25个少数民族,形成了25个云南民族村寨的调查资料25本,采集了云南各少数民族共计1300余人的血样,获得了一批音像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和出版了生态环境、民族人口、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婚姻、家庭、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宗教12个专题研究报告和1份综合研究报告以及《云南少数民族遗传信息资源库建立的调查报告》1份。此次调查在以往的基础上发挥了多学科、文理交叉的综合优势,借助了先进音像手段,同时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例如其中的基因调查弥补了以往调查的缺陷,为民族源流、民族迁移和民族融合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证据。[2](P250)
随着调查研究的大规模展开,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达到高潮时期,学术研讨会不断举行,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不同于以前任何一个时期,学术专著不断出版,各地还相继建立了能反映西南民族历史的博物馆。
通过对20世纪后50年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的回溯,可看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和前50年相比,后50年,特别是1978年以后,西南民族史研究内容扩大,涵盖面更广,表现出思路开阔,新论迭出的格局,能够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享有学术自由,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研究者都能自觉地以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导学术研究。学科队伍有所扩大,中青年学术力量在学历层次上有整体性提高,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西南民族史研究理论上有发展、创新,如原来认为南诏国、大理国是割据政权,这表面上看是维护统一,实质上是大汉族主义的表现。现学术界已达成共识,南诏国、大理国应是与汉民族建立的唐朝、宋朝具有一样的历史地位,同样是当时中国境内不同民族建立的民族政权,因为历史上的中国不仅包括汉民族建立的政权,也包括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第三,专家学者大多能坚持理论与现实结合,强调学术对社会的贡献,但许多理论并未被实际工作部门接受,学术对社会的贡献尚未完全实现,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第四,实地调查研究更受重视,注重社会历史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民族识别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成绩;数量众多的调查报告为西南民族史研究,特别是为现当代西南民族史研究提供了坚实的资料基础,在新中国方志编纂中也派上了大用场。
第五,大力培养少数民族研究人员,重视整理、保护少数民族文字记载的文献资料,重视与民族史研究相关文献的整理、释注。
第六,注重理论和方法的创新较多地采用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的研究角度与方法,注意吸收其他学科及国外研究的成果,同时也兼顾研究对象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虽然20世纪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但大多数成果主要还是以研究古代为主,研究内容也较为传统,许多领域或不深入,或尚待开发,如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专题研究就比较薄弱,缺乏有分量的宏观研究和理论探索,近现代民族史研究不多,当代民族史几乎是空白。应用性研究虽然得到加强,但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浮浅性。因此,展望未来,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仍是任重道远的。
 
 
21世纪初始,如何发挥西南民族史研究的优势,使西南民族史研究向纵深发展,这是亟需考虑的问题,展望未来,设想良多。
1.立足西南现实关注学术的未来走向
对当代的西南民族史研究者来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西南民族历史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涉及物质的西南民族历史,又涉及精神的西南民族历史。尽管我们对古代历史还要不断研究,加深认识,但最重要的是关注现实。西南民族地区的现实才是研究的主体和一切研究的归宿,我们研究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一切活着的人和一切活着的现实。所以,应重视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的现实取向,重视当代中国西南民族史的研究。新中国建立50多年的西南民族发展史,与各民族历史上所经历的漫长岁月相比,是日新月异的,所以对当代西南民族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冠梓]冲突与调适:南方山地民族的法律多元主义格局及其走向
下一条: ·[胡阳全]近十年国内傣族研究
   相关链接
·[陈芳 杨宇鑫]中国西南和日本“竹生”神话之比较研究·[高健]历史中的神话与神话中的历史
·[墨磊宁]“民族识别”的分类学术与公共知识建构·[马克·本德尔]印度东北与中国西南的民族志诗歌
·从历史走向未来 延续民族史诗文化血脉·以学术自觉推进中国史诗研究
·[高健]历史中的神话与神话中的历史·动画电视剧《英雄江格尔》:民族史诗迈入影像时代的新尝试
·[杨杰宏]南方民族史诗的类型问题探析·[汪高鑫]白寿彝民族史学理论述略
·[潘乃谷]潘光旦先生和他的《中国民族史料汇编》·[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论突厥语族民族史诗类型及分类
·[吴凤霞]民族·民族史·民族史学·[王东平]白寿彝先生民族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罗贤佑扎洛]中国民族史研究:向着广度与深度继续扩展·[王铭铭]民族学与社会学之战及其终结?
·[朱和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形象的现代建构·[姚大力]谁来决定我们是谁(下)
·[姚大力]谁来决定我们是谁(中) ·[姚大力]谁来决定我们是谁(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