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中国西南民族史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封建时代的研究是自发的,带有强烈的民族歧视和浓厚的政治色彩,缺乏客观性。1840年以后,西南民族史研究由自发转为自觉,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民族调查,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以及学术著作、论文不断涌现,西南民族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人类进入21世纪,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学者们只有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地拓展研究的领域和方向,西南民族史的研究才能获得更大发展。
关键词:中国西南;民族史;史学史
中图分类号:K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78X(2003)01-0103-06
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的对象是历史上曾经在西南活动现已消亡的民族、以及经几千年来的民族分化与融合,到现在所形成的壮族、彝族、苗族、瑶族、回族、藏族、白族、哈尼族、土家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羌族、景颇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布朗族、毛南族、普米族、怒族、独龙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蒙古族等30余个少数民族。对上述各民族的全部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构成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的基本内容。如果再进一步概括的话,则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内容大致包括古今西南各民族的发展历史与文化演变、民族关系史、各民族通史、专题史、边疆史、跨境民族史和与各民族相关的历史文献学研究。(注: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曾多次引用王建民《中国民族学史》中的一些统计资料,由于太零散,没有一一作注,特此说明。)
一
对中国西南民族历史的关注,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甲骨文和钟鼎文中,就有关于夷、羌的零星记载。其他如《左传》、《淮南子》、《国语》、《尚书》、《诗经》、《世本》、《吕氏春秋》等先秦典籍,对西南民族的记载日增且渐详。
秦汉国家政权的建立,不仅统一了华夏族,也直接统一了周边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地区也与“诸华”一样,设置了郡县进行统治,从而不仅在地域上,而且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因此,如何有效地通过郡县制从政治上治理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就成了史家对民族历史特别关注的一个政治动因。此后,专门以少数民族为对象,更全面、系统地记述其历史源流、经济生活、社会组织、婚姻家庭、宗教信仰、服饰发型、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著作,便在历代编修的“正史”中出现,这便是二十四史中的《四裔传》,首创者为司马迁。
司马迁首创《四裔传》后,历代修史者皆效法之。所以整个二十五史除《陈书》和《北齐书》外,都有少数民族的专传。关于西南民族历史的专传或相关记载,除《史记·西南夷列传》外,还有:《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三国志》虽无关于西南民族的专传,但却有大量关于西南民族历史情况散见于《诸葛亮传》、《霍峻传》、《吕凯传》、《李恢传》中;《晋书》有《南蛮传》,但由于南北朝汉族建立的国家政权对西南难以进行有效统治,故无西南夷传,仅在《南蛮传》中有一些记载;由于同样的原因,与北朝有关的《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都有北方民族的记载,但《魏书》第一次专门为西南的僚族立了专传,即《魏书·僚传》;《周书》将少数民族传记归入异域传,但多为转抄《北史》、《魏书》,故无特色;《北史》有《南蛮传》;《宋书》有《夷蛮列传》,但从文中所记来看,“夷”主要指东北亚、南亚、东南亚的民族,而“蛮”则仅指荆雍州蛮和豫州蛮(当为今苗、瑶、土家等族的先民);《南齐书》有《蛮传》、《氐传》、《羌传》;《梁书》虽有少数民族专传,但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记载很少;《南史》虽有《南蛮传》,但由于其以《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隋书》删节、补充而成,无新材料;《隋书》有《南蛮传》,由于对西南统治不深入,对西南民族的记载甚少,反而在《隋书·地理志》中有所记录;《旧唐书》有《吐蕃传》(上、下)、《南蛮西南夷传》;《新唐书》有《吐蕃传》(上、下)、《南蛮传》(上、中、下);《旧五代史》将有关西南民族历史记入《外国传》中;《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三》记录有关西南民族历史;《辽史》无关于西南少数民族的专传,仅在《部族志》、《属国志》中有零星记载;《宋史》有《蛮夷传》(一至四),但关于大理国的情况却载入《外国传》;《金史》无西南民族专传,因地理辽远之故;《元史》对西南民族的处理特别,即虽无西南民族专传,但却将西南民族放到《地理志》(三、四、六)中;《明史》亦无西南民族专传,而是将西南民族放入《四川土司传》(一至三)、《云南土司传》(一至三)、《贵州土司传》中;《清史稿》与《明史》同,将西南民族放入《四川土司传》、《云南土司传》、《贵州土司传》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