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艺术研究。许以僖《基诺族的艺术与生活》(《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认为:解放前, 基诺族的艺术还处于原始艺术形态——“象征艺术”,从服饰、编织和装饰艺术上显现其特点,象征人的某些观念或感情。刘怡《基诺族古婚制的化石——基诺古歌(巴什)的产生和意义》(《民族艺术研究》1997年第4期),论述了基诺古歌《巴什》的异同、文化背景、及其重要意义等。邓纯详《基诺族的大鼓舞》(《民族文化》1984年第4期)、董秉常《基诺族民间音乐概述》(《音乐探索》1986年第1期),介绍了音乐舞蹈情况。
(三)语言方面研究。盖兴之编著《基诺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认为:基诺语属汉藏语系缅语族,可划归彝语支。该书以景洪县基诺乡曼卡、曼斗一带基诺语为代表,从语音、语法、词汇、方言4个方面作了论述。此外,作者在《基诺语概况》、《基诺语句子的语气》(分别载《民族语文》1981年第1期、1987年第2期)中也对基诺族语言作了详细分类与介绍。
四、经济发展研究
关于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论著有:尹绍亭《基诺族传统刀耕火种经济文化的变迁》(《民族工作》1987年第9期)、《基诺族的刀耕火种》,(收入《森林孕育的农耕文化——云南刀耕火种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全面论述土地耕作制度及礼仪,认为基诺山区今后的发展,应坚持进行对传统山地农业的改造,同时稳步发展以种植南亚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商品经济,前景将是令人乐观的。郑晓云《基诺山区发展商品经济问题研究》(《民族学与现代化》1985年第2期)认为,目前基诺族发展商品经济主要障碍是:产业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基诺人民对商品意识水平低,内部经济不活,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落后,消费结构不合理;交通建设及科技人才培训滞后。为此建议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进行资源调查,制订社会经济综合开发规划。二是加快小城镇及交通建设。三是加快山区科技文化的普及,努力提高基诺族整体素质水平。杜玉亭《一种经济形式的典型——基诺族生存经济》(《云南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一文,提出了用生存经济概念取代原始经济概念的命题,认为生产上的一体趋同、自然协作与权威指导、自给性分配与消费,是基诺族生存经济结构的基本内容。生存经济的泛交换体制概念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交换概念大不相同,表现出内向的和谐性与外向的被动性。杜玉亭《基诺族小康二元指标说》(《云南社科动态》1997年第3期)提出基诺族籍迷失现象及小康二元指标可行性构思等新观点。吴应辉《基诺族经济低起点高速度增长现象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该文通过对20世纪 5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基诺族经济状况的对比,分析了解基诺族经济低起点高速度增长的条件、特点和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详情。作者又发表《论基诺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思想战线》1998年第4期)、 《低起点民族高速发展论——基诺族的高速度发展对低起点民族的借鉴意义》(《云南学术探索》1998年第5期)等文,从不同角度对基诺族经济发展进行了探讨。此外,还有《云南少数民族生产习俗志·基诺族篇》(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韩培根《诱发基诺族发展商品生产的诸因素》(《科学社会主义》1998年第3期)、杨毓才《基诺族经济调查》(《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3期)等。
五、民族教育研究
(一)教育史研究。冯春林等《基诺族原始形态教育初探》(《昆明师院学报》1980年第5期), 指出基诺族解放前的教育途径和组织形式。教育的途径基本有两个,通过行动教育和口头教育方式,在15岁前以家庭教育为主,并辅以长者的影响和培养。女性少年在15岁以后,则参加“饶考”组织接受社会公共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有生产劳动教育、宗教和道德教育、爱情和婚姻教育、美育、体育和自然常识。把老一辈个体身上保持着的生产知识和社会关系知识,包括宗教祭祀知识传递、学会和掌握应用并传承下来;同时也培养了摩披、白拉婆(巫师)的接班人。范永春《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形态教育初探》(《思想战线》1998年11期)认为:20世纪50年代前基诺族主要是依靠原始形态教育,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技能、民族艺术、自然科学知识、风俗礼仪、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等本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