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安徒生的童话剪纸
安徒生的N个童话
即使一个多世纪过去,安徒生的童话仍然历久弥新,陪伴着全世界孩子们的成长,也赢得人们的尊敬。
一直以来,世界各国的学者们,都在尝试用各种方式诠释安徒生童话的意义。甚至有人专门著书,用性的方式去解读这些童话形象。而儿童文学研究专家唐池子的理解没有那么新锐,“其实安徒生已经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安徒生,而是整个人类的安徒生。这也就是安徒生的意义以及他对整个人类的价值所在。安徒生是人类童话创作童年期的一个宝库。对我来说,读安徒生的童话,就像是进入了一片山脉,而不是以纯粹面貌异军突起的一个山峰,走进这个山脉你会发现不同的矿藏,也就会得到不同的思考。”
“丑小鸭”与“癞蛤蟆”
创作于1844年的安徒生童话《丑小鸭》家喻户晓,这个童话寓意明朗。关于丑小鸭形象的涵义,唐池子的理解是:“《丑小鸭》可能对每一个童年读过这个作品的人而言都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理解为人生写照。人的心灵非常脆弱,需要爱需要梦想。任何人都不可能生来就完美,在他的人生中就需要有一个天鹅的梦想。这个故事就像是一个人生寓言,通过这样的寓言,可以使每个人都怀有梦想,让人在暂时处于某个特殊阶段时,懂得如何去认同自己。而你也会认识到过程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贯穿你实现梦想的整个过程中的一个信念。”
《丑小鸭》成为了一个经典符号,而时隔22年,安徒生又创作了童话故事《癞蛤蟆》,这个作品就像是《丑小鸭》的一个翻版,讲一只癞蛤蟆的故事,因为传说最丑的癞蛤蟆头上,都有一颗最美的宝石,所以它从井底走出来,在被一只大鸟带去埃及的旅程中不停经历和追求。故事完全从一只癞蛤蟆的角度去看世界,语言自然、幽默、还带有讥讽。唐池子认为,从《癞蛤蟆》就可以看出,安徒生后期创作的思路往人性、哲学方面的转化,“《癞蛤蟆》没有《丑小鸭》那样明确的美梦成真的结局,而是往抽象路线上走了。那颗宝石其实是一种渴求,说到底就是一种生命力,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最为宝贵的生命力。”
通过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安徒生不同时期作品的特点:前期作品童话色彩明显,但在后期的作品中,却掺杂了很多新的元素,意味也厚重了许多。唐池子说,“《癞蛤蟆》里面含有小说的表现手法,甚至有一种非常尖锐的笔锋。这些不是一般的儿童读者能看得透的,而且这正是他后期作品的整体特点。这是一种类似巴赫金复调的感觉,不单纯把故事很明白地告诉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却会读出很多的意味。”
“海的女儿”
年过花甲的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对安徒生童话仍然很有感情,“在我的青少年时代,对我影响最大,至今还成为我做人的基本信念的是一篇童话,就是安徒生的《海的女儿》。童话中可以有许多很浪漫的关于彼岸向往的东西,而我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是,为了做人可以牺牲一切,这就是鼓励我们建立一种做人的基本信念。”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又一传世之作,这个故事对人心灵的影响绝不亚于丑小鸭。钱理群讲出了很多人都想讲的话,几乎没有人阅读完《海的女儿》不被感动。如果说《丑小鸭》是读者童年期的一个重要标识,那《海的女儿》更是精神层面上的一种升华。但很多读者只是单单把它理解成为少女对爱情不懈追求的故事,对此唐池子很不赞同,“安徒生作品很神奇,小时候读它是一个层面的理解,等长大了再去回味又该是不同的感受。《海的女儿》就是这种阅读差异的一个典型例子。”
唐池子认为成人对《海的女儿》的理解应该有两个层面,“一方面是人应该知足。作品中主人公渴望的就是有一个人的灵魂。而我们不需要经历那么漫长痛苦的求索过程,天生就具备了这种灵魂,所以人应该感到知足;另一个层面的理解是,虽然海的女儿为了爱情无私奉献,已经成为很多少女心中的一个模本。但越过爱情这一层,你会感觉这个故事预示了整个人类精神升华的一个过程。海的女儿经历三次考验,都是毫不迟疑地放弃生的希望去奋斗。一个没有灵魂的美人鱼尚且如此,那么我们这样拥有高贵灵魂的人,是否更应该去追求升华呢?所以我们在知足的同时更应该反思,如何能真正使我们的灵魂高贵。”
唐池子特别指出,《海的女儿》这部作品是最值得向中国人推广的,“因为我们总是不太容易脱离实在的生活,去思考比较精神的东西。哪怕是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他们关注的,只不过是比普通老百姓的柴米油盐稍高一些的层面。很少去思考自己灵魂中,永恒的、不灭的、超凡脱俗的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是值得用一辈子的精力去奋斗的。我们民族这样的东西,自‘五四’以后好像就陨落了。通过阅读《海的女儿》,最值得我们整个民族去反思的,应该是什么东西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哪怕是飞蛾扑火一样,献出自己的一切和生命也在所不惜的。”
奇怪的“影子”
“蜡烛一拿进房间里来,影子就在墙上伸长起来。它把自己伸得很高,甚至伸到天花板上面去了……”安徒生的《影子》,历来争议不断。作品构思非常奇异,讲述的是主人与自己的影子,从开始的主仆关系渐变为仆主关系,最后竟然被自己的影子所谋害这样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这篇作品故事之荒诞、寓意之多项、文体之创新,可以说是安徒生童话前所未有的。
关于《影子》,历来有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有学者认为,作品中之所以写影子,是意在使安徒生内心那些可怕的真实,勇敢且毫无遮掩地袒露出来。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孙建江则认为:“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作为‘人’的痛苦,看到了作为‘人’的内心的分裂,看到了作为‘人’的悲剧。”
因为“这篇作品反映了‘现实’,又超越了‘当下’。毫无疑问,它是安徒生的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绝妙的创造性结合。作品中,主人与自己影子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世界究竟是真善美的,还是假恶丑的?作为一个人,究竟是该骄傲还是该耻辱?很显然,主人面临的是双重的矛盾冲突,是两难的选择。做贪婪的人,自己不愿意;做正直的学者,最后又做不成。于是,主人内心的分裂就成了必然。故事发展到最后,影子竟巧借他人之手结束了自己主人的性命。如果从一体两面的角度言,我们不也可以说是主人自己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吗?这就是作为‘人’的悲剧,作为‘这类人’的悲剧。”
在安徒生时代,他是这样将童话写作推到了当时所能达到的极致,而这些童话故事给后人留下的是无尽的启示。所以,当今天的人们再解读安徒生童话,如果因为惯性思维把安徒生狭隘化了,是可悲的。正如唐池子所说:“如果安徒生仅仅是我们概念中的,纯粹为孩子写作的童话作家,那么今天我们还会不会这样从心底里去叹服他的伟大呢?
文/ 许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大公网-时代人物周报 2014-04-02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