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清明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清明节专题

两岸学者共论中华文化礼俗传承
——第四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观点摘编
  作者:顾定海 潘良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4-04 | 点击数:10444
 


  3月22日,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台湾章亚若教育基金会、浙江省奉化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在浙江奉化市举办。

  “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创立于2011年,先后在上海、台北等地连续举办了三届,探讨清明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这个论坛曾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对台交流项目,在海峡两岸产生了广泛影响。

  第四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华文化的礼俗传承”。这次论坛在继续探讨清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礼俗文化对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探讨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礼俗文化。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发来贺信;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台湾章亚若教育基金会董事长蒋孝严,上海市台办副主任李雷鸣,宁波市政协副主席范谊等先后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上百位两岸专家学者参与了论坛研讨。

  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清明文化的核心是“慎终追远”,清明文化是凝聚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大家还一致认为,除了清明文化之外,还有很多礼俗文化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是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纽带。这些民俗文化对于凝聚民族认同、提升“两岸一家亲”的共同认知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积极研究、传承和发展这些礼俗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内聚力。

  针对如何弘扬清明文化、如何传承和发展礼俗文化,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相互激荡,提出了许多带有创新性的观点和看法。  (记者 顾定海 潘良蕾)


  清明节传承中华文化

  ■ 李汉秋 中国民协节庆研究会主任

  清明节的核心内涵和情感本体是缅怀先人和已逝的亲人。其感情本质是人伦情义。

  人伦关系,是建立在伦理的基础上通过人们的情感信念来处理的关系。重视人伦情感,是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著名文化学家柳诒徵在1924年说过:“西方立国在宗教,东方立国在人伦。”“立国”云云姑不遑具论,我这里只取他道出了中国的特点。中国是无“国教”,而有“国德”,即:没有国人普遍信仰的宗教,而有国人普遍崇尚的伦理道德。我们特重人伦,我们的精神家园不在彼岸的天堂,而在此岸的天伦。天伦之乐,这是华人的“福”,华人的天堂。

  曾经流传这样的幽默故事:以大象为论题令各国人作文,德国人写“大象的思维”,法国人写“大象的情爱”,华人则写“大象的伦常”。一幢各族杂居的大楼失火了,犹太人忙于背出钱袋,法国人立即抢救情人,华人则奋不顾身地背出老父母。这种谈资是否准确姑不遑论,同样我这里只取它道出了华人的特点:特重人伦情义。

  清明节就是凸显华人人伦情怀的节日。

  是没有被我们华人普遍信仰的宗教,而我们华人普遍有崇奉祖先和天地的敬天法祖意识。

  在中华文化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是娘生父母养的,是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所以华人特别感恩父母和祖先,所谓“慎终追远”的“追远”,就是一代一代追寻上去,追本溯源,寻根问祖,认祖归宗。这就是寻根意识,敬祖意识,“祖宗崇拜”。

 

  民俗文化导致民族凝聚力

  ■ 邵宗海 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兼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民俗文化广泛表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堪称民族文化的根基,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民族的个性和民族精神。所以,民俗文化可说是民众的习惯,民族凝聚力产生的基础其中一项内涵便是民族认同,而民族认同的产生可能就是从民俗文化而来,因为一个民族必须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而这个文化背景又能导致民族的向心力,无论这个文化背景是不是优良。

  清末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许多人开始提倡维新、变法,但有更多的人却认为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不需要向西方学习,以此来当做反西化的说法,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直到八国联军的发生。由清末的例子可见,即便受到列强的侵略,但因为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反而使文化成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实际上,民俗文化作为民族文化鲜活的部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最大的功能是能够强化民族成员间的认同感,树立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使民族成员紧紧地围绕这一内聚力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海内外的华人,只要一提到是龙的传人,炎黄的子孙,特别是歌曲《我的中国心》唱起的时候,便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共同的民俗传承使大家心与心更靠近了,这就是民俗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巨大推动作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联合时报 2014-03-31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马知遥]行走在晋豫大地上
下一条: ·山东省民俗学会推出“弘扬文化 拥抱春天”系列活动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刘婷]试论清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的演绎逻辑·[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