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东亚俗文学与民俗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温州大学召开
  作者:黄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3-03 | 点击数:7084
 


  2014年2月12日至15日,由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温州大学中国及周边俗文学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东亚俗文学与民俗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上海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韩国、越南、日本的学者共计58名参加了此次盛会。

  此次会议正值春节刚过的假日期间,春寒料峭,间有细雨蒙蒙,而会议氛围温暖而热烈。会议期间,东亚诸国学者欢聚一堂,就东亚各国的俗文学与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发展前景、国际传播与交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友好的交流,并举行了温州大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的揭牌仪式。

  13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和大会主题发言。开幕式由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孙良好教授主持,赵敏副校长与蔡贻象院长分别代表会议主办方和承办方致欢迎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院士、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研究员代表来宾发言,温州大学特聘教授王小盾对大会的举办宗旨做了说明,韩国高丽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院长崔溶澈教授代表韩国学者发言,越南汉喃研究院图书馆副馆长黄芳梅研究员代表越南学者发言,广西文史馆研究员、山水画家林之源先生向会议承办方赠送了长达十几米的《云林钟秀图》。主题发言部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涛主持,韩国汉阳大学教授吴秀卿与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亚细亚民间叙事文学学会会长林继富做学术评议;八位学者做了学术演讲:江西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傅修延教授作了题为《四大民间传说新释:一个有机的序列》的发言,王小盾教授作了题为《东亚俗文学的共通性》的发言,并介绍了韩国全弘哲教授的论文《中国及周边的说唱》、日本荒见泰史教授的论文《9、10世纪中国斋会的隆盛与十王信仰》;韩国禹春姬教授与崔溶澈教授的发言题为《中韩春节和元宵节的岁时风俗》,越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汉喃研究院教授、世界汉学学会越南汉学分会会长丁克顺的发言题为《在越南的城隍信仰与村落城隍事迹文版化过程》,台湾成功大学教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陈益源的发言题为《越南古学院所藏中国汉籍的来源与去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国分会会长萧放的发言题为《18至19世纪中韩“岁时记”及岁时民俗比较》,北京大学教授陈岗龙的发言题为《论蒙古族民间口头流传的目连救母故事》。

  13日下午举行了分组研讨和学术讨论闭幕式。全体代表分为三个小组展开学术研讨,其话题分别为俗文学与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区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民间信仰。闭幕式由温州大学民俗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及周边俗文学研究中心现代俗文学研究所所长黄涛教授主持,温州大学社会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邱国珍教授作了既有学术深度又热情洋溢的闭幕词。

  14日上午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举行的两个基地的揭牌仪式由孙良好副院长主持,刘魁立研究员与浙江省文化厅原副厅长、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连晓鸣为两个基地揭牌,文化部正局级巡视员、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原副司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屈盛瑞致辞,蔡贻象院长做答谢辞。

  会议期间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学术考察活动。12日报到当天晚上就奔赴温州市泽雅镇周岙村参加“百家宴”并观看挑灯习俗,13日晚上考察了乐清市北白象镇的首饰龙巡游习俗;14日上午来温州大学参观了温州民俗博物馆和发绣馆,并到南白象镇考察了塘河文化展示馆、白云观、斗姆宫、白象塔、太阴宫、聚贤庙,下午参观了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14日是中韩越三国共有的传统佳节元宵节,又是青年人热衷的“情人节”,晚宴时,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敖其教授与曾在内蒙古插队多年的连晓鸣先生带头引吭高歌,二人的精彩表演将晚宴变为东亚多国多民族学者自发进行的节日联欢。侗族的刘芝凤教授随后演唱,越南学者高声歌唱“越南-中国山连山水连水”,韩国的三位教授也起身载歌载舞。晚宴充溢着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民间文化论坛》砥柱坚守三十年
下一条: ·“田野中国·乡规民约与乡土社区建设论坛”在济南举行
   相关链接
·[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张琼洁 李莹]从作家“雅”言到民间“俗”曲:大鼓书《贾宝玉夜探潇湘馆》的形成
·[王蔚 熊文慧]城南龙灯的民俗文化蕴意及传承保护·[米海萍]“河出昆仑”青海说的民俗文化诠释
·[麋鉨萌]中式恐怖游戏的民俗应用与玩家体验·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
·[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王颖]地方文化精英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重构
·[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王昌武]文旅融合背景下深圳大鹏民俗文化考察
·[缪雪峰]传承民俗文化 共创美好未来·[米海萍]试析西南民族的“昆仑”记忆与民俗文化表征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
·[郭春祺 梅文娟]“文化自觉”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
·[毕雪飞]东渡的传统:作为方法的牵牛织女传说·[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