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害怕回声消失,伍尔芙就在小说里敲出她自己的回声。细读这部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我们会发现作者一面用淋漓尽致的刻画把她的人物还给观众,而使观众消失,一面又大量在她的文字里掺揉进大量的历史与文学典故,层层叠叠,像一件饱饮历史的百纳衣。
12本来ethno- 指人,-graphy指写,没有“民族”的意思,不知哪个前辈硬把“民族”给译了进去。
13在心智上人类是一个整体(“the psychic unity of man”),也就是说不管文化差异有多大,种族多么不同,所有的人在心智上没有任何不同,这是19世纪英国人类学草创时期主张平等与社会进步、反对种族主义、投身废奴运动的学者提出的一个学术与政治主张(Stocking,1987)。
14其中的一个“天上人间”涉及的问题更为复杂,研究者的参与和体验只能止于眼耳。
15这不是基地的错,没基地的地方情形也会一样。基地我一个也没有去过,都是从学生和同行那里间接地了解。我的说法肯定有臆测的成分,而且我更加希望我是错的。
1620年前,我念人类学时有个新西兰来的学考古出身的同学,他费了不少气力联系到他要研究的斐济的一个酋长,想安排到其住所做些访谈。酋长欣然答应,但在国际长途电话中对我的同学说,大老远花这么多钱跑一趟不值得,何不寄几盘录音带,他自己访谈自己,录好了寄还。当时我们想组一个主题,叫做预包装的民族志,去参加全美人类学协会年会。但这种研究人类学的人类学终究没能提起我们的兴趣,也就不了了之了。不过,这位同学最后也没在斐济做成他满意的田野,写出论文。后来他只得放弃博士学位,重操考古的营生。他的导师就是一位知名的斐济研究学者,著述颇丰,但他无法在这位导师的学术基础上继续研究。这里斐济的旅游业不能不算是一个原因。他也最看不起在斐济处处可见的游客。
17纳尔森·格瑞本恩(Nelson Graburn, 1989)把这种现象看作是人类普遍的劳与闲、静与动、近与远、世俗与神圣的往复节奏的表达。这个理论听起来十分优雅,但解释力却太强,也就太泛,没有特指。反过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种节奏的实现没有钱是不行的,即便是朝圣,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具体到眼前的案例,院里子的主人与客人沟通时可以消除距离,但他们的关系却不是对等的。旅游里客人可以择时做客人,这才是真正的主人,主人想做回客人就没有那么随意了。
18原因很清楚,老人多半是在准备后事,叫我拍遗照,下次去带给他们。
(邵京: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开放时代 2011年第12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