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族志/民俗志

[邵京]幕落幕起间:旅游与田野中的演员与观众*
  作者:邵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05 | 点击数:10480
 


11害怕回声消失,伍尔芙就在小说里敲出她自己的回声。细读这部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我们会发现作者一面用淋漓尽致的刻画把她的人物还给观众,而使观众消失,一面又大量在她的文字里掺揉进大量的历史与文学典故,层层叠叠,像一件饱饮历史的百纳衣。
12本来ethno- 指人,-graphy指写,没有“民族”的意思,不知哪个前辈硬把“民族”给译了进去。
13在心智上人类是一个整体(“the psychic unity of man”),也就是说不管文化差异有多大,种族多么不同,所有的人在心智上没有任何不同,这是19世纪英国人类学草创时期主张平等与社会进步、反对种族主义、投身废奴运动的学者提出的一个学术与政治主张(Stocking,1987)。
14其中的一个“天上人间”涉及的问题更为复杂,研究者的参与和体验只能止于眼耳。
15这不是基地的错,没基地的地方情形也会一样。基地我一个也没有去过,都是从学生和同行那里间接地了解。我的说法肯定有臆测的成分,而且我更加希望我是错的。
1620年前,我念人类学时有个新西兰来的学考古出身的同学,他费了不少气力联系到他要研究的斐济的一个酋长,想安排到其住所做些访谈。酋长欣然答应,但在国际长途电话中对我的同学说,大老远花这么多钱跑一趟不值得,何不寄几盘录音带,他自己访谈自己,录好了寄还。当时我们想组一个主题,叫做预包装的民族志,去参加全美人类学协会年会。但这种研究人类学的人类学终究没能提起我们的兴趣,也就不了了之了。不过,这位同学最后也没在斐济做成他满意的田野,写出论文。后来他只得放弃博士学位,重操考古的营生。他的导师就是一位知名的斐济研究学者,著述颇丰,但他无法在这位导师的学术基础上继续研究。这里斐济的旅游业不能不算是一个原因。他也最看不起在斐济处处可见的游客。
17纳尔森·格瑞本恩(Nelson Graburn, 1989)把这种现象看作是人类普遍的劳与闲、静与动、近与远、世俗与神圣的往复节奏的表达。这个理论听起来十分优雅,但解释力却太强,也就太泛,没有特指。反过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种节奏的实现没有钱是不行的,即便是朝圣,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具体到眼前的案例,院里子的主人与客人沟通时可以消除距离,但他们的关系却不是对等的。旅游里客人可以择时做客人,这才是真正的主人,主人想做回客人就没有那么随意了。
18原因很清楚,老人多半是在准备后事,叫我拍遗照,下次去带给他们。
 

(邵京: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开放时代 2011年第12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谭同学]中国乡村研究中的经验修辞与他者想象*
下一条: ·[胡宜]槛外薪传的学术承接与对话
   相关链接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淇源]作为数字表演的送王船:仪式的媒介化与视觉语法机制
·[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王瑶]培田春耕节:历史文化名村的奇魅化展演
·[王新艳]从“古胶州八景”之一到“负碳海岛”:灵山岛的再生与发展·[王晓涛]基于 SWOT 分析的嘉兴市“非遗+ 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王鹏飞]双面关公:论数字化时代下的非遗再生产·[所揽月]遗产旅游中民间文学的传统化实践
·[苏培]“共时的”综合表演:口头史诗歌手演述的审美创造·[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
·[米思璇]革命故事讲解员的表演与实践·[刘蓓]精神人文主义视野下旅游景区中的神话主义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美茹]庙会旅游中民间文艺团体的功能研究
·[李洁]丧葬仪式的音声与秩序空间构建·[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纪秋悦 李丰]空间视域下的洮州花儿:基于临潭县洮州花儿的田野调查·[胡玉福]手作体验中身体经验的转化与诠释:基于广绣体验活动的实践
·[葛颖娅]非遗表演中的身体展演研究·[高健]神话主义何以神圣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