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家乡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家乡民俗学

陕西10村民耗时4年编“村志”:7万字 含民俗人物
  作者:记者 张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2-04 | 点击数:4868
 


  过新年给村民送春联、送年画不稀奇,武功县小村镇仄楞村准备给村民过年发的“礼物”比较特别,是一本由十名村民花费4年时间,编撰7万余字的《仄楞村志》。

  10人耗时4年完成村志

  昨日上午,在仄楞村76岁的村民李志义家,记者看到这本黄色封皮的《仄楞村志》,在165页的村志里,不仅有400多年来发生在村里的大事记,还包括了仄楞村近些年农业、教育、医疗发展情况以及婚丧嫁娶等风俗人情。此外还专门有一章《人物志》和村谱,将仄楞村在外打拼出成就的村民一一作了收录。

  李志义讲,刚开始他给村里编了村谱,受到武功县县志办的大力肯定,后来和村委会商量后决定写一本村志,让村民通过村志更加了解仄楞村的历史、发展,以后可以从村志里找到自己当年的故事。”

  李志义说,决定编撰村志后,村里成立了10人的村志编撰组,其中有村干部、村民、老师、村医,“10个人中,文化程度最低的中专,最高的是大专,大家分头搜集资料编撰村志。”

  村志编撰组成员之一的李剑说,从2010年初编撰小组筹备成立,到去年年底成稿出书,耗费了4年时间,“村志的内容来源一方面从县志办搜寻,一方面是由村民讲述编写,挨家挨户打听村里的历史,整个筹备期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准备当新年礼发给村民

  昨日,仄楞村党支部委员李小康说,去年12月底,经过四次校对后村志终于成稿,他们联系了几名在外发展的仄楞村村民,筹集了14700元钱将村志印制成册了300本。“我们计划大年初一在村里搞仪式,发给村民,算是村民的一份春节礼物。”

  李小康说,下一步他们还将搜集村民看完村志后的意见和建议,对村志内容进行修改,计划以后每年对村志进行更新,。“心里挺期待看到村志的,不仅想知道自己会不会写在里面,也想知道村子曾发生的故事。”在外打工刚回家的村民小李说。武功县县志办副主编曹社昌表示,仄楞村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真实体现了仄楞村的历史渊源、人文特色、新旧更替发展,同时也记录了当地民俗民风等,开创了武功县编写村志的先河,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村情资料。(记者 张林)

 

  文章来源:中新网-华商报 2014年01月27日 13:15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刘宁波]北京都市民俗文化的复合性
下一条: ·[刘铁梁]劳作模式与村落认同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施爱东:学术工匠的个体民俗志
·[王霄冰 陈科锦]民俗志的历史发展与文体特征·[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赵李娜]从“国家-民众”到“家庭-自我”:中国家庭民俗学的演进轨辙·李向振:《活法儿:京北城郊村的生计策略与日常生活》
·[乌丙安]完美提升民俗志编纂形式的新探索 ——《青海民俗志》序·[赵宗福]全面系统科学记述,彰显青海民俗文化
·[李建宗]书写青海民俗生活的皇皇巨著 ——简论《青海民俗志》·[朝戈金]民俗志书写探索的创新成果 ——《青海民俗志》序
·彰显青海民族优秀文化的力作《青海民俗志》出版·[王玉冰]裴丽珠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
·[王均霞]实践民俗志与女性民俗研究的一种可能性·[王晓葵]灾害民俗志——灾害研究的民俗学视角与方法
·[王庆]土家族舍巴日仪式的田野民俗志——以古丈田家洞为中心·《青海村落民俗文化志丛书》正式启动
·[沈莉]展望:乡愁和家乡民俗学的新发展·[郭炳亮]述及最古:地方精英主导的村志编修与地域认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