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张耐冬]节日、历史与现代
  作者:张耐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2-03 | 点击数:4345
 


  现今,我们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现实,因为这正是一个各种思想热衷于设计未来图景的时刻。媒体充斥着各式关于未来的愿景,似乎我们正处于一个近似于“轴心时代”一样思想大爆炸的关键时期。而若对现实有所了解,就会发现大多数构想,诸如“儒家宪政”之类,就如七彩的肥皂泡般不堪一击。

  事实是空想的克星,我们了解现实,正是为了追寻事实,以及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现实并非只是当下,还包括与当下各类事实有关联的过往。司马迁所谓“述往事,思来者”,正是对历史、当下与未来之间的关联性最好的解说。

  且让我们从现实中的细节入手来看。在今日的社会,很多事物对公众而言都是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比如说节日。我们对大部分节日的体认基本停留在其是否“公休日”这个关乎个人权利的层面上,而对某一节日的由来与纪念形式往往知之不详。节日与假日,在公众意识中的界限并不明显,以致关于节日的“开年大戏”成了除夕是否应该放假的争论。

  法国学者莫娜·奥祖夫的《革命节日》,也许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现代节日,进而对其进行改造,使之摆脱成为普通假日的困境。在这本书中,她对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出现的节日所具有的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节日是革命者们试图对社会观念进行改造的重要形式,通过节庆的纪念仪式,对法国大革命所强调的基本思想进行不断重复,并将其具象地展现出来。节日庆典,是塑造近代法兰西民族国家的重要工具,尽管其实际意义并不像革命者所设计得那样有效,但统一的国家、公民与社会这些基本观念依然依靠节日的仪式得以传播。

  当大革命将法国历史划分为“旧制度”与新时代之后,如何建立新时代的纪元、如何为新时代赋予生命,是革命者们必须加以论证的。除了在演说台上侃侃而谈,节日庆典是他们教诲国民的另一舞台,甚至可以说,节日的庆祝礼仪有时比政治家的演说享有更大的舞台。奥祖夫尽可能地复原了节日舞台的形式及其背后的精神,以及对节日设计者与受众而言节日的实际效用。她对这种意识形态化的庆典与纪念有很多精彩的分析,并且直指节日背后的时代主题—对大革命而言,这些革命节日有何作用?对近代法国而言,这些节日又提供了什么?《革命节日》应该成为我们反思本国现代节日的一把钥匙,让我们认真审视现代节日所反应出的国家观念与文化意识。如果能够对现代节日与传统节日各自所拥有的文化资源以及二者在现代国家中各自所应具有的地位做系统的分析,那会是观念领域的救时之作。现代节日在国家意义上的功能弱化,与传统节日在文化意义上的强化,很容易把我们拖回到中原文化本位观念中,而中原本位的观念,很容易造成现代国家的内在分歧,即为什么必须承认中原本位是我们的国家精神。

  正如传统节日与现代节日各自对应了中国在前近代时期与近代以后的文化与国家精神一样,从国家的构成而言,现今的中国也是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域在历史时期联系、结合并逐渐成为统一组织的结果。统一政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文化的一元化。传统节日也罢,中原本位的文化观念也罢,都只是中国这一政权内文化的一部分,而周边地域的文化传统,又应在国家中有何等地位?

  沉醉于中原本位观念,并深受儒家或新儒家思想影响的人们似乎并不重视这一问题,然而这绝对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即将迎来的春节,以及随之而来的“春运”,都只是在中原历法所规定的“元日”基础上的文化纪念和假日出行。作为一个全国性节日,对春节的宣传事实上遮蔽了非中原文化区域的节日观念。对非中原文化区域的无知,是公共领域的群体性无知。因而,有必要推荐美国学者欧文·拉铁摩尔的著作《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我们的历史讲述模式,往往将中原王朝作为重心,讲述中原文化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并讲述周边地域如何接受中原文化,或以中原文化为蓝本改造其自身文化。在这种讲述中,周边地域被自然或不自然地打上了“落后”“野蛮”的印记,需要在中原文化的辐射之下才得以迈入文明时代。这种观念的历史源头,是强调政治与文化“大一统”的汉代“春秋学”。

  以边疆史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历史,是拉铁摩尔不同于大多数学者的治学旨趣。脱胎于边疆学派的独特视角,让他对中国历史的分析没有落入中原文化中心论和中原文化本位的窠臼,他对中原政权与周边地域在长城沿线的边疆角逐特征的描述,以及这种角逐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的分析,都会令我们对中国历史产生与以往不同的理解。

  他特别提出,草原世界与中原王朝彼此都无法真正征服对方,而两种文明在边疆地区的交会能够产生一种新的文明秩序,在边疆地带不断扩大的时代,贮存区的新文明秩序享有者就有能力成为既可统治中原,又能驰骋草原的跨界统治者,比如唐朝和元朝的建立者。这是拉铁摩尔边疆史观对中国史进行解释的最精彩之处之一,也是突破中国传统史观的王朝史叙事的石破天惊之作。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搜狐-经济观察网 2014年01月29日07:2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法定节假日调整回顾:取消五一黄金周曾引争议
下一条: ·[张金岭]法国社会中的时间及其文化隐喻*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
·[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张隽波]民间抗战历书的视觉形象表达与政治话语建构
·[余宝平]浅谈井冈山红军医药的历史地位与非遗应用初探·[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
·[尹立娜]节日民俗的价值建构主体及方式·[姚丽梅]饮茶到底吃什么?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
·[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
·[王瑶]培田春耕节:历史文化名村的奇魅化展演·[汤健敏]节日结构中民间艺术的传承
·[施爱东 刘丹一]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娄健]“跨越时空的萤烛末光”
·[刘文江]传说研究的三种范式·[刘婷]从辽境香炉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镜像
·[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梁玉婉]仪式的动力:节日仪式实践的变与不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