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聊城:修家祠印家谱 寻根气氛渐浓
——文史专家认为,这既是对历史的探寻,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回望
  作者:记者 赵宗锋 于新贵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1-24 | 点击数:9861
 
HH20140124X0705C.jpg

  村民谭相科向记者介绍家谱。■记者 赵宗锋 于新贵 摄

IMG_1165.jpg

  村民打扫谭氏宗祠。■记者 赵宗锋 于新贵 摄

  23日是农历的小年,当日上午,在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谭庄村的谭氏宗祠,几位村民正忙活着打扫院落。

  不但院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连山门外的马路边都被收拾得利利索索。

  每年,从腊月廿三小年这一天开始,谭庄村的谭氏族人便按照安排,由10户人家每家出一个人负责宗祠的值班,这10个人要一直忙活到年后正月十五。

  作为聊城为数不多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家祠建筑,谭氏宗祠里至今保留着很多宗族的痕迹。东厢房内悬挂的布族谱上,谭氏家族子子孙孙的姓名,呈塔型依次排列,看起来一目了然却又庄严肃穆。

  如今在聊城,类似于谭氏宗祠这样的祠堂建筑其实还有很多,虽然多数早已破败,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把目光转向家祠,转向家谱,转向对列祖列宗既往历史的探寻。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聊城网-聊城晚报 2014-01-24 09:39:0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铁尔麦──哈萨克族曲艺文化的珍珠
下一条: ·[老舍]北京的春节
   相关链接
·[周波 李扬]家谱中的女性书写变化与社会结构固化·[陈立仁 朱炳国 葛金华]祠堂与家谱的伦理永驻和伦理永恒
·[邵凤丽]从“有妇无女”到“女可承祧”:家谱中族女书写的历史变迁·[何绮珊]宗族重构和身份认同
·[邵凤丽 萧放]从主妇到厨娘——传统宗祠祭礼中女性角色的历史变迁·[谭钦允]广东家谱的民间信仰史料探述
·[沙伊珂]谈论重修中国锡伯家谱之现象问题·[黄皓]民间家谱的当代沿承对记住“乡愁”的意义初探
·[方云]传统家规家训与现代乡村社会治理·[徐彬 孙黎丽]明清徽州家谱的特点及其价值
·[巴莫尔哈]《俄糯三子──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世家谱》序言·[曲木铁西]“民间文献丛刊·彝族家谱”总序
·[苍铭]“民间文献丛刊”前言·请给宗祠一个栖身的安静角落
·历时十年的《中国家谱资料选编》·[刁统菊 佘康乐]从“敬神”到“祭祖”
·2013广东祠堂文化研讨会在普宁举行·[王鹤鸣]我与家谱、祠堂研究
·[邰子桐]吉林石氏家谱记载诸多萨满 族人传讲奇妙神话·怎样看待民间修谱热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