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舒宪主编:“神话学文库”,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2013年出版
我们把文学看作人类行为,这种行为跟其他生产活动一样,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因为除了直接的经济生产活动,人类还要通过象征表意活动,要么进行相互沟通,要么进行自我的心理与精神调适。因此从人类作为社会性生物这个角度来讲,文化的表达就显得尤其重要,无论是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认识,还是对文化他者的理解,都应该准确领会相关文化实体的文化表达,领会其典故和感受的体系。
但是我们习惯上将文学与文字和书本相联系,将文学归功于作家的个人天赋,这就必然走上修辞学和美学研究的路子;我们的文学研究甚至长期以西方文论概念为出发点,进行演绎和推论,以此来框范中国文学经验,结果当然难免方枘圆凿,而实践证明这条路是越走越窄。
中国文学人类学是目前真正算得上具有中国学派特色的文学与学术研究理论,它源自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一概念才刚进入国内时,人们在理解上因惯性承袭,将神话看作最早的文学而已,于是神话故事也就成了最早的文学文本了,国内的神话与原型研究则因概念和观念的舛错,而在方向和方法上出现某种偏致和失误,大多数学者都是到先秦典籍中寻找相应的名称概念,并直接把“原典”等同于中华文化的源头和原型,以至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倡导者一度不愿再提“原型”二字。
随着文学人类学观念的确立和视野的扩大,其研究方法也逐渐获得广大学者的认同,更由于在学术实践上硕果累累,我们终于重新认识了神话的性质。神话因与仪式相联而产生的巫术行为,神话讲述过程中讲听双方的互动性,神话对社会体制与结构的表征与确证的功能性,以及神话的述演中对符号的操演而开辟出的想象性、创造性的空间等等特性,这些无不示意着文学具有一个扩大了的语境、一个完整的上下文,这对我们理解文学的人类性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如果说上个世纪开始的是神话——原型的启蒙阶段,那时候我们接触的仅仅是“新概念”,那么现在这套丛书则展示了厚重的成果,在包括许多学术新秀和台港学者在内的众多学人的努力下,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理论俨然登堂入室,在神圣的学术殿堂里获得了自己的重要席位。而且在这套丛书的示范和带动下,必将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林科吉 博士, 四川省社科院 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