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陈洪标]《陈十四全传》:俗语入诗劝善艺术
  作者:陈洪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1-05 | 点击数:6228
 

《陈十四全传》,鲍李俊著,杭州出版社2012年10月,96.00元

  浙江武义籍作家鲍李俊《陈十四全传》的出版,不但给浙江陈十四文化研究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且在江南民俗文化传承方面也功不可没。同时,该书“凡故事必劝善”的叙事风格,积善缘行善事警示善恶因果报应的劝善理念,在拜金物欲席卷一切的当下,是很有人性警示和醒悟的现实意义的。笔者在研读《陈十四全传》后,略有所感,从该书的民俗传承、劝善理念和创作艺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欣赏,以飨读者。

  江南民俗文化的传承

  百里不同音,千里不同俗。然而,在江南,有几个大的风俗却相同的,如祭祀时用鸡不用鸭,出殡时用“长生鸡”,及做法事时的“破血湖”和忌讳“出口兆”等等,却是千里同俗。为何会如此呢?因为,这些风俗的形成,都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陈十四全传》中的主要人物“闾山神娘”陈十四。

  浙江的陈十四文化,可从温州的大鼓词、浙中南的道情《陈十四》、丽水高腔《九龙角》、武义南部山区木偶戏《十四夫人》等找到它影响民俗的痕迹。所以,武义南部山区、丽水是陈十四神像最多的地方。几乎每个村的村庙里都有“陈十四娘娘”的神像。其崇信程度并不亚于福建的福州、古田等地。而且,陈十四(陈靖姑)的传说故事也比福建的要丰满翔实得多。

  鲍李俊的《陈十四全传》就是在浙江陈十四文化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文化影响风俗。先说嫁娶风俗。《十四夫人》戏里陈十四出嫁这一场要唱三个小时,其礼节和过程与现实版的嫁娶一模一样。在现实中,人们一谈起嫁娶的规矩,老人们会说:“十四夫人中是怎么做的,我们也应该这样做。”可见影响之深。

  再说丧葬风俗。浙南丧葬风俗来自“闾山道”,“闾山道”是拜陈十四为教主的。其丧葬法事与戏文中的无异之处,还有破血湖、搭奈何桥、用长生鸡都源自《陈十四夫人》戏文或道情,一不相符就会有人提出异议。

  还有是祭祀风俗。祭天、祭地、祭祖先,只能用鸡而不能用鸭。为何?因为,陈十四在收伏公鸡精时,去了公鸡精的阳物,还把它绑在被害人的棺材上,让村民解气(此长生鸡的由来)。有一次,陈十四求雨时,不慎被蛇魔暗害,跌落云头掉进了汪洋大海。此时,她的两个护身神将变成鸭子去救她,而全城的公鸡都幸灾乐祸地大笑。陈十四心中发誓道:我不成神便罢了,我若成神,就拿你这幸灾乐祸的东西祭我……从此,祭祀只能用鸡了,鸭是去救神娘的,用鸭祭祀会惹恼神灵。

  以上民俗文化,在《陈十四全传》中,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情节,演绎的淋漓致尽。陈十四的传说影响着江南的民俗文化,鲍李俊先生花了十数年时间,广泛收集各方资料,创作完成并正式出版发行了40万字的此长篇神话巨作。这是他对江南民俗文化和劝善文化的抢救,这对江南民俗文化的传承和研究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会引发陈十四文化、陈靖姑文化研究的新的热潮。

  民间劝善理念的传承

  江南民间有着逢戏必劝善的民间劝善文化,而七天七夜的民间戏剧《十四夫人》是古代劝善戏剧中的代表杰作。鲍李俊在《陈十四全传》中,自然而然地传承了其劝善的理念,并加以发扬光大。

  《陈十四全传》的劝善理念贯穿在百余个精彩故事中,如第十三回就是讲述了命中本应饿死的钱秀才,因捡到价值连城的玉牌归还失主,救人急难,从而命运改变得到好报的故事。故事中胡知县因想敲诈玉牌,并起恶念欲杀人放火,陈十四等人与其斗智斗勇,最终使县令遭到了恶报。还有如五十九回“阴德尚书”的故事,讲述了应玉历得知同学妻子因丈夫外出不归,公婆逼其改嫁,应玉历为救人卖掉祖传宝物,假借同学的名义寄钱寄信,避免了悲剧的发生,上天因其阴德而封其为“阴德尚书”。这样的故事书中有十余个。

  书中劝节约的故事也较多,如漳州人因浪费而触怒上天,遭遇了三年大旱的惩罚;叶员外因浪费而得怪病等等;另外,“程善人施药增寿,郑员外弃恶改运”等都是讲施医施药得善报的故事。

  书中的另一重点是劝人不要作恶。如第四十回中就讲述了“钱家人负心变狗”的故事。劝官为善也是历代劝善作品中重头戏。《陈十四全传》中宣扬“千里为官只为民”。作者的观念是:官员权力大,为善则万民之福,为恶则万民之祸。

  《陈十四全传》共七十二回,从《引子》到《后记》共44万字,108个故事,无一处不在劝善。第一个故事就是这样开篇的:“常言道:‘人在做,天在看’。又道是‘抬头三尺有神明’。所以,不管你是大富大贵,还是低贱贫穷,都是必须有所敬畏,敬天、敬地、敬神明。敬畏的就是因果。正所谓人有善愿,天必从之;人看恶念,魔必相随。成佛成魔,全在你的一念之间……”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3年12月11日 18 版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谢其章]水磨集
下一条: ·[黄兴涛]探究近代中国的时间之史
   相关链接
·[周逸敏 羌玲]江南祠堂的现代功能与作用·[吴玟瑾]乾隆下江南口头传说中的唬弄特质
·[王蔚 熊文慧]城南龙灯的民俗文化蕴意及传承保护·[师慧]晚清民国的文化娱乐业与江南宣卷的现代发展
·[米海萍]“河出昆仑”青海说的民俗文化诠释·[麋鉨萌]中式恐怖游戏的民俗应用与玩家体验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
·[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王颖]地方文化精英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重构
·[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王昌武]文旅融合背景下深圳大鹏民俗文化考察
·[史晓雪]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才女”现象研究·[缪雪峰]传承民俗文化 共创美好未来
·[米海萍]试析西南民族的“昆仑”记忆与民俗文化表征·[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
·[黄亚欣]宣卷艺人的职业化、半职业化与江南宣卷传承的自生性·[贺晏然]家承至德:清代江南泰伯奉祀的发展
·[郝佩林]地缘·社群·秩序:近代徽州地方戏与山居江南人文生态·[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