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陈金文]中越“望夫”型传说之比较
  作者:陈金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1-05 | 点击数:9746
 

  早在一千多年前,“望夫”型传说[①]就已经在我国民间口头传承并被文献记载下来。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中载:“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相传: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夫而形化为石。”[②]此外,该类型传说在《搜神记》、《水经注》、《太平寰宇记》等文献中也有记载。

  目前,“望夫”型传说仍在我国多个地区广为流传。各地流传的异文之间虽然在细节上不免有些差别,但其主要情节还是基本一致的。现依据文献记载并结合流传于我国广西境内的《望君顶》、[③]《望郎山》、[④]《望郎石》[⑤]等几种“望夫”型传说的异文,归纳其情节梗概如下:

  1.一对恋人或夫妻极为恩爱。

  2.男子因故(外出生产、经商遇阻或受官府、恶人等恶势力迫害等)远走他乡。

  3.女子盼男子归来,常去某处翘首远望。

  4.某日,女子化而为石或峰等。

  “望夫”型传说传承时间久、流传范围广,因而在我国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钟敬文在《中国的地方传说》一文中归纳出了10个地方传说类型,其中便有“望夫”型传说。他指出:“望夫型的传说虽然不知道起于何时(依我们的推想,总不会很后),但晋朝以来的书籍中,已经不断地记载着了。从地理上说,则江西的德安、鄱阳、山西的黎城、安徽的当涂、浙江的临海、湖北的武昌、广东的英德、翁源、肇庆等处皆有这类传说流传的记录”。[⑥]钟敬文从文献记载之久与流传范围之广两方面说明“望夫”型传说在我国的影响之大。在《中国民间传说》一书中,程蔷对流传于广西壮族民众口头上的一则《望夫》型传说做了具体的介绍,并由这则传说生发出了这样的议论:“由视角美引起的想象,给视角对象赋予某种形象,又增添了视角的美感。”[⑦]程蔷在此以“望夫”型传说为例解释了山水传说的成因并审美价值。陈建宪在其编著的《中国民俗通志》一书中对“望夫”型传说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其产生原因作了简单分析,指出该类型传说是“借地貌而创传说的一个典型例子”,“那些形象似妇人张望的山石,启发了人们的灵感”。[⑧]

  也有一些学者专门撰文就《望夫》型传说发表意见。杨旦云发表《民间“望夫化石”传说故事的成因及意义探究》一文,探讨“望夫”型传说的产生原因及其所具有的价值与意义。[⑨]张芸发表《“望夫石”传说古今流考》一文,介绍古代文献对“望夫”型传说的记载,并探讨了该类型传说的传播特点。[⑩]

  二、“望夫型”传说在越南

  “望夫”型传说不仅在我国各地流传广泛,也在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多个亚洲国家广为传播,因此,本人认为在“望夫”型传说的研究中应该增加比较的视角,在跨文化的比较中或许会有新的发现。本文就中、越“望夫”型传说展开研究,通过比较发现其异同,并就此发掘其意蕴或价值,就是将比较视角引人“望夫”型传说研究的一次尝试。

  在越南,“望夫”型传说也已流传了数百年之久,《岭南摭怪列传》中就已经有了记载,云:“山在顺化道海门。武昌县世传,昔有兄妹二人,樵于林中。兄斫木,误被妹面,妹痛倒卧,兄以为必死,惧而远遁。遇一老夫,遂收养之。及其长成,颜色甚美,颇异于前。后老父死,始嫁其夫,乃亲兄也。兄不知为妹,见头上有大痕,因问之。妇曰:‘妾幼时从兄入林斫木,误中额上,兄即遁去,不知生死何方?’兄心觉其妹,然已误娶,不敢明言。乃托为贩卖行役,逃去不归。妹不知为兄,日日望之,没乃化为石,因呼为望夫石。”[11]《岭南摭怪列传》编订成书虽是在十五世纪末期,但其中的一些传说、故事早在越南的李陈时期就已流传,可见“望夫型”传说在越南民间的传承也是源远流长。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彭兆荣]手工
下一条: ·[周裕琼]伤城记*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朱林]民间传说的本土化与区域互动
·[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于波]景观化与非遗化:伏羲传说的当代呈现
·[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徐洪绕]徐福传说的可能及价值·[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
·[吴玟瑾]乾隆下江南口头传说中的唬弄特质·[王淑英 范家婧]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李宓本主形象分析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宋赫]史事传说的传奇形态及其创编动力·[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
·[商梦圆]陕西白水仓颉传说与仓颉信仰的日常表现形式·[任正]论苏东坡传说的大故事文类与文体之美
·[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宁文忠 蒋青芹]民间传说在地域社会中的流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