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刘锡诚]关于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学
——二论21世纪民间文学研究的时代使命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8-30 | 点击数:12820
 

  [1]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99—101页。

  [2] 朱自清《粤东之风•序》,《民俗》周刊第36期,中山大学历史语言学研究所,1928年。

  [3] 拙作《向国家学位委员会进一言》,《文艺报》2001年12月8日;拙作《民间文学向何处去》,《社会科学报》2007年5月24日。

  [4] 安民、刘锡诚、潜明兹《试谈《中国民间文学史》中的两个问题》,《读书》半月刊1959年第6期。

  [5] 胡愈之《论民间文学》,《妇女杂志》第7卷第1期,1921年1月,上海。

  [6] 徐蔚南《民间文学》,世界书局1927年,第3页,上海。

  [7] 郑培凯主编《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4—5页,桂林。

  [8]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315页。

  [9] 拙作《对几个民间文学问题的探讨》,《思想战线》1980年第1期,昆明。

  [10] 如陈友康《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实困境和未来出路》(《河北学刊》2009年第1期)一文,对某些论述提出了批评和商榷。

  [11] 恩格斯《爱尔兰歌谣集序言札记》,《民间文学》1962年第1期。

  [12] 果戈理《论小俄罗斯歌谣》,满涛译,见刘锡诚编《俄国作家论民间文学》,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23页

  [13]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14]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七•不识字的作家》。

  [15]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中译本,第四分册,第2—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16] 郭沫若《关于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答<民间文学>编辑部问》,《民间文学》月刊1958年5月号。

  [17] 参阅拙作《春神句芒论考》,《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杨帆]民间艺术研究与社会密切相关
下一条: ·[刘锡诚]“民间文学集成”与民间文学普查
   相关链接
·坚持尊重原则 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巴莫曲布嫫代表:坚持尊重原则,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
·[于敏]万玛才旦文学创作对民间文学的编译、化用与拓展·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
·[郭翠潇]寻找非遗“出圈”“出海”的内生动力·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 探索新近列入名录的活态遗产项目·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
·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
·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专题║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笔谈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康丽]当代学科生产与民间文学的发展自省
·春节申遗成功·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议开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