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建丢失的仪式和礼俗,关键是重建公共生活,
重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重建普通百姓的文化尊严”
2007年11月,清明、端午、中秋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与春节并列四大传统节日。这是国家从文化战略、文化安全高度作出的制度层面的规定和保障,是我国传统节日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但是,一些传统节日更多地保留了饮食的风俗,比如,端午节的粽子和中秋节的月饼,许多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似乎在公众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如何让传统节日过得有意义、真正融入公众的生活?如何在传统节日中放入精神内容?已经成为一个日益被关注的问题。
传统节日文化的完整性存在缺失
“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信仰与价值观念的结晶,是民族与国家凝聚和认同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其重要性甚至关乎国家的文化安全,这个问题值得关注。”近年来一直关注传统节日传播问题的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教授周文对本刊记者说。
2007年之后,各地庆祝传统节日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庙会、灯会、诗会、游园、文艺演出等应有尽有。但在周文看来,这些活动大都处于分散状态,甚至芜杂凌乱,缺乏一个集中、统一、整体的形象,力量未能整合,未能出现一个精神文化的制高点。所以,热闹过后,节日的文化内涵并没有得到很好彰显,反而被稀释、弱化。
“春节吃饺子、贴对联、放鞭炮,端午吃粽子、赛龙舟……这些‘生活化的仪式’植根于民间和大众,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流传,这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民间传播方式,非常重要。但是,现代传播是继承与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前提,这个问题不是民间传播自己可以解决的,而是必须由国家传播来完成。”周文说。
他认为:“国家传播应当构建精神层面的节日仪式,否则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会缺少精神的方向和指引。精神层面的节日仪式,其价值核心在于,它不仅是信仰、价值观、文化等的表征和载体,更重要的,还是它们最简洁、最凝练的表达,是对它们的高度抽象和提纯,是剔除了杂质的纯粹的精神形式,它直接抵达心灵的最深处和精神的最高峰。”
周文说,值得参考的例子是奥运会。奥运会是现代传播的光辉典范,一项单纯的体育比赛经由一整套仪式的设计,被打造成了融合体育、经济、政治、艺术、文化的人类最大盛事。
受奥运会的启发,周文认为,传统节日的仪式不能仅仅是几个符号,而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就像奥运会不仅有五环标志、会旗、格言、会歌,还有采集火种、火炬传递、开幕式、点燃与熄灭圣火等。同时,必须借助电视等传媒,构造传统节日仪式与现代媒介仪式的完美结合,挖掘古有的、创造全新的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仪式体系。
周文建议,当前第一步的工作是,把有关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的节日符号与标志设计尽快提上日程。
然而,要想让这个想法变成现实却不是那么容易。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大型节目中心副主任陈临春说:“想法是好的,可是怎么实施?”
陈临春曾担任2008年、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当属春节,春晚自1983年首次创办以来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新年俗,对公众来说也最有仪式感。可是,春晚毕竟只是一台晚会而已,其主要的功能是营造节日的欢乐祥和气氛。多年来,春晚也一直在琢磨,4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应当有一些庄严的、能够带来精神洗礼的内容,并且确实有过探索。2008年的春晚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前,策划过名为《天地交响》的节目,将2007年10月发射成功的中国首颗探月卫星所拍摄的图片发回春晚演播室,航天工作者向全国人民拜年,还将杨利伟等航天员请到演播室进行国旗交接仪式。这样的节目,神圣和庄严都有了,可是它不是能年年搞的仪式。
1995年春晚的节目《黄河的渡过》给大多数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年该节目是由海内外青年在黄河上中下游七个不同的地段收集黄河水汇聚在一起,非常有仪式感。但是,陈临春坦言,当年的节目其实也是源于一个企业的策划,后来企业希望能够把春晚上的水样保存起来,在黄河源头建一个景区,还在水前立了碑。但是,若干年后节目组回访发现,当年立的碑已经荒废,采集的水已经干枯。“没人在乎这个东西。”陈临春直言,“外界总批评春晚剧组闭门造车,其实是生活中传统节日文化的完整性已经缺失。”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3年07月21日 13:11:41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