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岳永逸]忍辱负重的“非遗”(上)──忧郁的民俗学札记之十四
  作者:岳永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5-22 | 点击数:3646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这个翻译过来的词已经成为当下政府的工作语汇。很快,就有了与之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研究机构,也是媒介叙事中一道随手拈来、驾轻就熟、威风八面的“圣谕”。不少学术刊物争相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栏。耗资甚巨、规模大小不一的汇演、展览例行性的举办,层出不穷。以之为名的不同级别的课题五彩斑斓、琳琅满目。不少出版社也以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著述为己任,场面红火、热闹非凡。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既裹挟西方殖民者无往不胜的强权、霸权又携带启蒙者因自羞、自耻而有的自立、自强意识的“文明”“科学”(与之相对的是“迷信”“愚昧”)、“卫生”、“现代(摩登)”这些语词以都市为据点,日渐拓展、渗透,深入人心。这些以达尔文主义的单线社会进化论为基石的大词不但强有力地控制个体人的肉身,也规训着自强不息的整个民族国家的发展。与此相类,百余年后,或者是少了外力强力干预的缘故,因内发性的举国上下的群体性参与,有传统、民族、民间、(非)物质等词修饰的“文化”一词很快被更多人,尤其是各色精英眼中的民众,或边缘或底层的人——传承人——(局部)认同,并多少有了“我们的”产权意识。这在纳西古乐、屯堡地戏的当下传演中有着充分的体现。顺势,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基本指针下,文化整体性地开始了向资本的转型。在振兴民族,发扬传统,文化强国等口号的呐喊声中,文艺产品(商品)的生产、文化产业化日渐显示出其核心竞争力,所向披靡,蔚为大观。

  至此,从五四时期主旨在于破、矫枉过正的文化启蒙——弑父,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苦闷、上下求索、无力自拔的文化寻根——寻父,再到当下热烈、信誓旦旦、狂飙突进的“把(文化的)根留住”——夸父,百年时间内精英主导下的文化建设欢畅地也是认真执着地实现了大跃进式的似乎没有逻辑关联的三级跳。汹涌澎湃、前赴后继、大小规模的官方公祭、庆典,此起彼伏、前呼后应、伛偻提携的乡野庙会、赛社、飘色都烘云托月、声势浩大地粉墨登场。公祭像庙会,庙会像公祭。长期泾渭分明甚至水火不容的正祀、淫祀不再天人两隔、遥相对望,而是含情脉脉地比翼连理,相敬如宾,举案齐眉。顺势,景区的圣山化、尤其是革命化、红色化,与圣山的景区化、革命化逆向互动,文物与庙宇相互提携,标榜个体社会地位与生活品位、地方文化个性和经济发展的旅游俨然成为整个时代乐此不疲、慰藉取暖的“旧”庙会。景区、媒介都津津乐道的大导演大手笔大制作地供游客观赏的祭天、封禅、反围剿、抗日等喜剧性的表演纷纷登场。穿唐装的就职典礼,着汉服的成人礼,磕头顶大贴的拜师礼,尽量露点煽情造星的各色海选,捧星的晚会、汇演,连同大大小小穿着五彩服装的民族公园、世界公园,成为当下大街小巷、胡同里弄一道道高高低低、深深浅浅、长长短短,让人眼醉心迷的文化风景线。这些海天相接、天地相衔的文化景观在让大裤衩状、马靴状、鸟蛋状、鸟窝状、牙医箱装状的都市异形建筑粉面含羞、自惭形秽的同时,也相互辉映。

  与此同时,学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外延的争议从未停止。理直气壮的拼杀者各自紧握自己的尚方宝剑,争得面红耳赤,一本正经,仪表堂堂。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汇化蛹为蝶的那一天起,为数不少的民俗学从业者也发扬了中国人惯有的遇事一窝蜂上的特征。不少民俗学从业者眨眼间摇身一变,成为铿锵有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顾问。很少有民俗学从业者不写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为关键词的论文。所有这些都使得民俗学既有应用之嫌,也有御用之嫌。犹如知疾风的劲草,也如水面浮萍,本身在趾高气扬的他者看来底子就不是很厚实的“小”学科民俗学在新世纪又主动投怀送抱地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淹没于在操作层面以政绩和发展为名却名实相异的要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生产、再造抑或“传统的发明”的运动之中。但是,人们究竟在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索取什么?这不仅仅是中国性的问题,也是亚洲,尤其是曾经长时间深受儒家文化熏染的东亚和东南亚共有的问题。

  2011年4月,我有幸先后在越南和山西蒲县参加了两个与祭祀、敬拜等民间文化相关的学术会议。两次会议都是所谓的国际性会议。事后,我才明白国内外的这两次学术会议其实都只是争取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命名运动中的一枚棋子。越南外交部、艺术研究院和富寿省联合举办的关于当代祖先崇拜的会议是要给在越南,尤其是富寿省盛行的雄王信仰正名,从而希望能成功地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西蒲县县政府和中国民俗学会联合举办的“东岳文化蒲县国际论坛”同样是基层政府想将蒲县东岳庙庙会早已中断的四醮朝山这一仪式活动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人们的视听以来,西方人乐于看到的东亚史研究中难以摆脱的“执拗低音”在东亚人、东南亚人窝里斗式的争抢文化产权的“非遗”潮中再次高亢地吹响。忽视传承者主体能动性的民俗文化的“外价值”被充分发掘与激活。中韩之间关于端午(祭/节)申报非良性竞争的闹剧早已为世人知晓,越南人想申报的雄王信仰也面临着是否回归中华文明,至少部分承认中华文明曾经长期影响其文化的基本困境。而国内争夺伏羲、女娲、盘古等始祖和尧、舜、禹、嫘祖等历代圣贤名流出生地、死亡地,争夺梁祝传说、牛郎织女传说等有些名头的民间文艺发生地的闹剧还在不停上演。这使得先后颁布的数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明显有着走平衡木的印记:尊重层累、叠加的文化事实的同时,兼顾、平衡地方政治、经济利益。同一始祖、先贤的祭典增多的同时,原本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乡野庙会也次第升堂入室,与众多官方主导的祭典、公祭分庭抗礼,握手言欢。

 

  文章来源:《新产经》 2013年第5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岳永逸]孝道的吊诡:老无所乐──忧郁的民俗学札记之十三
下一条: ·[岳永逸]忍辱负重的“非遗”(下) 忧郁的民俗学札记之十五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