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文学史不是开列一份名人名家光荣榜”
——田晓菲谈东晋至初唐文学史的撰写
  作者:记者 石剑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7-19 | 点击数:6778
 

  “写文学史不是一个专门供文学史作者抛出自己的价值判断的一个机会,
而是要呈现出历史现象,勾勒出作家和作品在历史洪流中怎么样既承前又启后。”

 

田晓菲 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

  田晓菲和宇文所安是《剑桥中国文学史》作者群中的一对夫妇,两人又都是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田晓菲负责“从东晋到初唐”,宇文所安则紧接着田晓菲部分写下去即“文化盛唐”。

  田晓菲认为,文学史是对文学的过去做出的书写,构成了文学的一部分。“很多人都把进入文学史理解为进入经典, 这在我看来其实是一个误区。文学史不应只是名人名家的历史。写文学史的时候也许难免要作出价值判断,但写文学史不是一个专门供文学史作者抛出自己的价值判断的一个机会,而是要呈现出历史现象,勾勒出作家和作品在历史洪流中怎么样既承前又启后,对这个作家和作品的历史意义作出有理有据的解释。” 

东晋到初唐间的作家被忽略或低估

  东方早报:你写作的是第三章《从东晋到初唐》,从目录上就可以看到,每一节以一个世纪划分,里面既有文体区分,又有围绕人物创作,还有地域的差别,似乎没有统一的一个体例。这种创作的原因是什么?

  田晓菲:就像任何历史一样,文学史首先是一个叙事,把一个历史时期之内一大堆表面看来纷乱没有头绪的作家作品,要给它一个结构,一个清楚、合理、经得起推敲的叙述和解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一节都用一个同样的体例,比如说按照知名作家(陶渊明、谢灵运等等)或者按照文体划分(诗、赋、志怪等等)来结构全章,那么,对文学史的写作者来说倒是相当现成和容易,但是不能反映出文学和文化史的综合性、复杂性以及不同文体之间存在的统一关系和互动关系。在我负责撰写的这一章里,很碰巧的是差不多每一个百年在我看来都发生了一些重要的社会文化或者文学的变化转型,用世纪分节可以最好地反映这些变化转型,也可以给现代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时间参照。基于上述这些原因,我觉得最好的体例就是不拘一个固定的体例,而是按照历史顺序讲述一个有其内在逻辑性的“故事”。

  东方早报:东晋至初唐的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处于怎样的地位?

  田晓菲:这段时期的文学在文学史上,怎么说呢,没有这段时期,就没有我们所知的唐、宋,无论元、明、清,而且,也就没有“建安文学”。当然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决定以后的发展,但有的历史阶段对后世——而且对“前世”——产生的文化影响就是比其他一些历史阶段更大。如果你想一想,古典诗歌在声律上的发展、在写作方式和观看世界的方式上的变化,骈体的完善,山水诗、山水画以及有关山水的理论,佛教,受到佛教刺激从而更为多姿多彩的道教,文学史意识和文学史叙事的出现,还有文学文化上的各种发展,如作家编辑和自编文集的种种体例、文学总集和选集的编辑生产,等等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拜这一时期之赐。不过,如果说学者们对这一阶段对后世的影响谈到的还要多一些,那么这一阶段对“前世”的影响——六朝文人学者对前代文学遗产的整理和文学史的书写,从直接影响到六朝以前文学的保存和我们今天对六朝以前文学的接受则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忽视。

  东方早报:在这部分创作中,你试图把哪些陌生的文学人物通过《剑桥中国文学史》带到读者面前,或者说,哪些文学人物在你看来被忽略或低估了?

  田晓菲:其实除了陶渊明、谢灵运等少数几位诗人,绝大多数东晋到初唐之间的作家都被或多或少地忽略或低估了。比如说萧纲(编者注:梁简文帝,是“宫体诗”的代表)是一位特别出色而且对当时和身后诗歌写作影响甚大的诗人,但是对他的偏见由来已久,因为政治和道德判断占了文学判断的上风。但是南北朝的政治、文化和文学史都是胜利者写的,隋唐这两个征服者王朝都是北方王朝,他们对南朝文学采取的观点,我们需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

  但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文学史不是一份开列名人名家的光荣榜,而是描述和呈现文学现象的叙事和分析。我写这个章节的侧重点不是,或者不只是文学人物的介绍,而是对文学史现象作出新的思考,比如说5世纪初期的“文学复兴”,比如说对南朝宫廷诗歌的重新理解和评价,比如说北朝文学、南朝文学和初唐史家、文学史家价值观之间的复杂关系,比如说南方和北方的文化形象在这一时期的初步定型,比如说文本的资料来源对理解唐前文学的重要性等。如果用新的视角来观看和分析文学史和文学文化的发展史,那么就连熟悉的文学人物也会呈现出新的面貌。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13-07-19 07:4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在文本生成的历史语境中书写“文学文化史”
下一条: ·《儒林外史》《红楼梦》构成现代中国小说的起点
   相关链接
·[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民间文学史》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民间文学史》出版·[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
·[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林岗]二十世纪汉语“史诗问题”探论
·[王文超]科学史与民俗文化:艾伯华早期汉学研究述略(1927-1937)·俗文学研究拓宽文学史书写格局
·[高有鹏]关于中国民间文学史的书写·[刘大先]民族文化的历史叙述问题
·[徐新建]展现“中国故事”的多民族魅力·宝卷研究扩充俗文学史整体构架
·[李小玲]民间文学的文学史意义·《世界文学史》:绘一幅力求完整的世界文学地图
·[刘宗迪]天文学史上的“织女”与“牛郎”·[刘跃进]邓绍基先生的学问人生
·《儒林外史》《红楼梦》构成现代中国小说的起点·在文本生成的历史语境中书写“文学文化史”
·[石剑峰]建立新文学史观 关注文学的过滤与重建·[吴艳]元杂剧:民族交融的艺术表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