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家乡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家乡民俗学

[艾萍]上海都市民俗特征初探
  作者:艾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7-09 | 点击数:5575
 

  摘要:社会发展是民俗形成和变异的动力。在世界都市化的浪潮中,近代上海孕育出与传统民俗迥异的都市民俗,呈现出中西交汇、南北兼容、新旧杂陈的多元面相,这些面相的出现是现代性冲击和传统性回应二者相互纠缠的结果,这必将对今后上海民俗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城市化;都市民俗;特征;


  (本文已刊于《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详细阅读请下载caj版附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上一条: ·运河民谣——一个农民的文化苦旅 [视频连播]
下一条: ·[刘宁波]北京都市民俗文化的复合性
   相关链接
·[张勋]白俄罗斯人的传奇散文:特征、与民族性格的联系·[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
·[苏培]“共时的”综合表演:口头史诗歌手演述的审美创造·[申志明]传统社会地方“八景”的建构、特征及其功能
·[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
·[马兰]城市化背景下文化空间对“地方”的再造问题·[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
·[刘婷 刘会惠]城市化转型中民间信仰的动态构建·[李鑫睿]“吸猫”:都市趣缘群体的民俗交流实践
·[杜蒙男]《国际遗产研究期刊》非遗研究的趋势与特征(2003-2024)·[邓艺梅]玩的是灯、演的是舞、妆的是戏、讲的是礼
·[刘晓峰]时空一体化:中国古代时空观的核心特征·[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张结伟]试论《猗觉寮杂记》中的民间习俗·[余张妍]都市民俗学视野下对“故乡”的再检省
·[杨雨彤 胡燕]茶文化聚落中的都市民俗探析·[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关伟铭 关志和]「同源异脉」系统性保护民俗活动的完整文化特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