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人注目的端午节申遗
200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 76 个项目。中国共有 22 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这是中国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一年。22 项新选入项目中,端午节赫然在内。由官方提供的新闻通稿介绍端午节说:“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 2500 余年历史。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各种活动因地而略有不同,湖北省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省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和浙江等全国广大地区均各具特色。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站在一个研究者的专业立场看,端午节第一个被中国政府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很不自然的事情。所谓“百节岁为先”,在中国传统岁时节日中,影响最大而且地位最高的节日理应首推春节。如果要把中国传统岁时节日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序列中,第一个被排入的节日应当是春节而不是端午。并且很多专家早在 2006 年、2007 年就针对春节申遗提出一系列呼吁。所以,从很多层面上看,都应当是春节最先进入最早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舍春节而申端午,实在是不平常的,是引人注目的特殊行为。
然而,如果我们把目光从单纯的专业角度转向社会,回顾一下2005年11月韩国 “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中国网民的“端午保卫战”,不是中国第一节的春节而是端午节第一个被中国政府申请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非常容易理解。它不过是那场“端午保卫战”的延续和一个象征性的结果。2005年11月韩国 “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这一事件影响巨大,很大原因是因为它是一个系列的启动过程。2004年4月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讲话,到《人民日报》记者刘玉琴同年5月关于韩国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的报道,到5月岳阳市政府在南湖广场举行了“保卫端午”的万人签名活动,以及2005年11月韩国 “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这一切给中国政府和人民一次很好的教育。于是出现了2006年至2007年之间有关春节申遗的系列呼吁,于是有了把中国的端午节优先放入申遗行列的行动和结果。正因如此,端午节申遗才成为我们这里加以注目和讨论的题目。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附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端午文化网 06-06 10:30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