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CFS会务║关于近期会员会籍管理工作的说明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陈岗龙]口头传统与书面传统的互动和表演文本的形成过程
——以蟒古思故事说唱艺人的田野研究为个案
  作者:陈岗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4-28 | 点击数:3949
 

  摘 要:<正>由于过去对蟒古思故事(内蒙古东部地区民间以朝尔或四胡伴奏演唱的镇压恶魔蟒古思的说唱文学)说唱艺人表演活动的民俗学田野调查工作做的不够,以往出版的蟒古思故事印刷文本几乎都没有体现出蟒古思故事是“说唱艺人在表演中创作完成”的最基本的口头传统特征。过去人们以为说唱艺人只是蟒古思故事的传承者和传布者,而没有一部记录文本和印刷文本清楚地告诉我们说唱艺人在具体表演中的创造性和对蟒古思故事口头传统的能动作用。基于这种学术反思,我们并没有满足于对以往公布的蟒古思故事文本的纯文本分析,没有停止田野调查,而是一直关注着东蒙古蟒古思故事的活的表演传统。

  关键词:蟒古思故事 表演文本 口头传统 说唱艺人 田野研究


 (本文刊于《民间叙事的多样性——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04年,文章内容详见PDF版附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韩雪春】

上一条: ·[王杰文]戴尔·海姆斯与“讲述的民族志”
下一条: ·[陈岗龙]论科学认识和合理利用草原文化资源
   相关链接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
·[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王威]新媒体语境口头传统的新生性发展
·[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
·[郭翠潇]国际档案理事会RiC档案著录标准对中国口头传统建档语境描述的启示·[祝鹏程]口头传统研究可以为曲艺研究带来什么?
·[王艳]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口头传统研究·[王威]新媒体语境下的口头传统演述
·[杨杰宏]音像记录者在场对史诗演述语境影响·[张建军]记录口头传统:从书面文本到数字技术
·[王杰文]“数码一代”的口头传统实践 ·[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
·[林安宁]平话师公戏的非遗价值与都市传承探索·[江帆]从“遗产”到“资源”:辽河口“渔雁文化”的承续动力与意义重构
·[杨杰宏]传承中的再造:羌族口头传统的文化生境及特征·[孟令法]人生仪礼的口头演述和图像描绘
·[周敏]口头传统与“人民文艺”的普及面向 ·“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专题数据库建设:口头传统元数据标准建设”项目简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