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王杰文]从“类型”到“类型的互文性”
  作者:王杰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1-26 | 点击数:3525
 

  摘  要:“类型”是民俗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围绕着“类型”的争论贯穿于整个民俗学的历史之中。从静态的“类型”研究转向动态的“类型的互文性”研究,不仅是新世纪国际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也是民俗学与文学、历史学、语言人类学等学科建立对话关系的新基础。

  关键词:类型 理想类型 分析的种类 民族的类型 类型的互文性


  (本文刊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02期,文章内容详见PDF版附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韩雪春】

上一条: ·[王杰文]文化政治学:民俗学的新走向?
下一条: ·[刘大先]新媒体时代的多民族文学——从格萨尔王谈起
   相关链接
·[张雨]明代小说中的猿猴故事及其文化内涵·[漆凌云]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
·[陈学貌 马洛丹]俄罗斯民间动物故事的空间叙事研究·[祝秀丽]浅析当代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
·[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张多]践行“大文化遗产”观:活态遗产多类型协同保护的中国经验
·[余静林 胡燕]论中国农谚的背景、类型与功能·[张多]以“大遗产观”推动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格局:来自红河哈尼梯田的再在地化实践与中国经验
·[王尧]度量故事:情节类型、情节基干与核心序列·[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
·[郭倩倩]叶限故事海外研究·[白廷举]仪式实践、礼俗互动与文化认知
·[丁晓辉]俗语故事化与故事俗语化·[祝秀丽]“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的古代流变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唐植君]日本蛇郎故事从神话到民间的传承与演变
·[孙国江]六朝隋唐“凶宅得宝”型故事背后的“五姓相宅”思想·[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娶妻故事的类型研究
·[董秀团 杨识余]白族的日月神话与日月崇拜·[刘春艳]近百年中国傻女婿故事研究述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