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吴刚]国际史诗研究学会在中国成立的意义
  作者:吴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1-18 | 点击数:3742
 


  [2012年]11月17-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举办的“史诗研究国际峰会”在北京召开。来自近30个国家的70名学者相聚博苑宾馆,认真讨论了当前国际史诗学界最需要解决的若干理论问题。会议气氛认真热烈,取得很好的效果,得到许多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闭幕式上,经各国学者力倡,呼吁成立国际史诗研究学会,推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研究员为会长。这在国际史诗学术领域以及中国人文学术领域,都具有特别意义。

  首先,这充分证明中国史诗和史诗研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在20世纪初,无论是中国学者还是西方学者都认为中国没有史诗。中国学者从《诗经》里勉强找出五首诗,即《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等五篇,称为“周朝的开国史诗”。五首诗累积在一起才三百三十八个字,无法与《荷马史诗》比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在东方各民族中,只有印度和波斯才有一些粗枝大叶的史诗,中国人的思维是“散文化”的,故而他们没有史诗。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恼人的问题”(闻一多语)才得以纠正。在中国境内,大量史诗陆续被发现:六十万行的《格萨尔》篇幅超过世界五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吉尔伽美什》的总和。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也都在二十万行左右。在南方还有大量的形态上颇为多样的史诗传统。总之,中国堪称“史诗的富国”。中国史诗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起才开始有规模成系统地研究,但却产生了一批重要成果。代表性学者是仁钦道尔吉和郎樱等前辈史诗学者。经过3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史诗学,确立了创世、迁徙和英雄史诗三大类型,关注视角从书面文本到活态史诗传统,立足田野,结合文本,促发了理论思考,产生了一批重要的理论成果。以朝戈金、尹虎彬、巴莫曲布嫫、陈岗龙、塔亚等为代表的中青年史诗研究梯队已然形成并产生影响。国外著名史诗学者约翰·迈尔斯·弗里(John Miles Foley)、格雷戈里·纳吉(Gregory Nagy)、卡尔·赖希尔(Karl Reichl)等教授在不同场合的演讲以及文章中,都充分肯定了中国史诗的研究成果。2010年12月,朝戈金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创立口头传统研究的“中国学派”,表明了中国史诗研究的学术自信。

  其次,充分证明中国史诗和史诗研究成为国际史诗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届峰会有来自美国、墨西哥、德国、波斯尼亚、芬兰、爱沙尼亚、阿尔巴尼亚、意大利、英国、冰岛、俄罗斯、土耳其、尼日利亚、埃及、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日本、蒙古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40名学者,以及来自北京和其他省区的30余位中国学者在会上发言。为了展示中国史诗成就,在峰会上,举办了小型的中国史诗成果展,集中展示了我国43个民族的史诗文本的出版物和其他介质的成果。在峰会上,蒙古族《江格尔》艺人,柯尔克孜族《玛纳斯》艺人、藏族《格萨尔》艺人以及南方史诗《亚鲁王》艺人进行了现场演述,让中外学者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史诗的魅力。

  30年来,中国史诗学者一直积极与国外进行学术交流。上世纪80年代初始,仁钦道尔吉等中国史诗学者先后赴德国等地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2011年,《玛纳斯》研究专家郎樱被授予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达纳克尔”总统勋章。自20世纪末起,以朝戈金、尹虎彬、巴莫曲布嫫为代表的学者,成功地把西方著名学者著作翻译到国内,这些译著《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故事的歌手》、《荷马诸问题》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朝戈金的《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为代表的史诗理论著作进一步发展了诗学理论。1999年,民族文学所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口头传统研究中心合作,分别在各自学术阵地《民族文学研究》(中文)、《口头传统》(英文)出版口头传统研究专辑。自2009年至今,民族文学所举办4期“IEL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研究系列讲习班”,培训学员约300余人。2011年,民族文学所还举办了“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文学)世界濒危语言与口头传统跨学科研究”。这些对外交流和对话,极大地发展了中国史诗研究,使中国成为国际史诗研究的重镇!

  最后,国际史诗研究学会在中国成立,推举中国学者担任会长,将会极大促进中国史诗研究、促进中国民族文化发展。国际史诗研究学会的未来发展,必然要依靠世界各国史诗学者的共同努力,这其中,中国史诗学者无疑置身主力阵容,并会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培植学术梯队,涵养学科后续发展潜力;国际史诗研究学会的未来发展,必然要建立史诗研究学术阵地和开展各种国际学术活动,这将会极大地促进中国史诗研究的发展;国际史诗研究学会的未来发展,必然要重视史诗传统的多样性、创造性及可持续性,中国各民族学者将会更加重视搜集和发展本民族史诗,这将会给中华各民族文化带来新的活力,将会促进中华各民族文化大发展。中国学者担任国际史诗研究学会会长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更是中国人文学界的荣誉。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上,中国的声音一定会更为洪亮!一个学术领军人物的出现,必然会振兴一个学科的发展,影响一大批学人!促进文化蓬勃发展!

  (本文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12年第6期)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朝戈金]国际史诗学若干热点问题评析
下一条: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奇的表演和史诗的戏剧化特征
   相关链接
·[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
·[冯文开]史诗研究中国学派构建的现状、理据及路径·[冯文开]史诗研究七十年的回顾与反思(1949-2019)
·“中国史诗传统”展在阿拉木图开幕,涉及中国20多个民族·[孙正国]20世纪后期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之批评
·[尹虎彬]作为体裁的史诗以及史诗传统存在的先决条件· 中国“三大史诗”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新进展
·[陈安强]羌族的史诗传统及其演述人论述·从历史走向未来 延续民族史诗文化血脉
·“三大史诗”保护成果公布 搜集整理工作基本完成(CCTV-13 新闻直播间,2018年5月26日)·面向人类口头表达文化的跨学科思维与实践——朝戈金研究员专访
·[巴莫曲布嫫]中国史诗研究的学科化及其实践路径·[巴莫曲布嫫]遗产化进程中的活形态史诗传统:表述的张力
·第七届“IEL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讲习班:图像、叙事及演述”在京举行·第七届IEL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讲习班:图像、叙事及演述:课程表(更新)
·[巴莫曲布嫫]格雷戈里·纳吉·[丹珍草]《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及其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李连荣]百年“格萨尔学”的发展历程·[阿地里·居玛吐尔地]“一带一路”与口头史诗的流布和传播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