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康丽]从传统到传统化实践
——对北京现代化村落中民俗文化存续现状的思考
  作者:康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2-12 | 点击数:4607
 

  摘 要:伴随全球化而来的大规模的现代化都市建设,颠覆了中国基层社会因袭数千年的“乡土”特征,也使用以维持其原有乡土社会秩序的民俗传统顺应于文化语境的变迁而发生了各种复杂的变化。面对北京所辖地域范围内以村落为基础结构单元的传统文化空间受到的冲击,文化主体通过宣称特定民俗文化事象具有传统属性的传统化实践,构建了当前话语、行为和过去的话语、行为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为自身寻获民俗文化代言的合法性,并在多元文化混杂的文化空间里重构文化主体的群体认同。

  关键词:民俗 传统 传统化实践 现代化村落


(本文刊于《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第四期,文章内容详见PDF版附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本文责编:韩雪春】

上一条: ·[周毓华 孙婷婷]异地安置羌民的“第一个羌历年”
下一条: ·[姚慧]霍尔其格嘎查蒙古族婚礼仪式和婚礼歌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赖晓君]情书的世界:关于晚明书信集《丰韵情书》的民俗考察
·[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朱志平 靳冉]当代语境下民俗艺术价值重构与转化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周淼]过程性视角下类民俗的生产
·[郑艺星]赛博功德与电子木鱼:试述民俗事象的当代变体·[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寒月]妇女、传统手工业与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
·[袁玥]传统与现代:论张亮采的民俗观·[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
·[尹立娜]节日民俗的价值建构主体及方式·[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