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柯玲]民间叙事界定
  作者:柯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4-11 | 点击数:14800
 

  具体地说,民间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既制约着民间叙事的内容,也制约着民间叙事的形式。民间叙事少雕琢、去粉饰、存真情、直抒胸臆,既充满浪漫想象,也直面现实人生,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相对的意识形态,民间叙事张扬的思想,历来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相当的距离。相对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而言,民间叙事可以说是一种危险的“他者”,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民间叙事中大量充斥着迥异于统治阶级的下层意识形态,表达的是下层民众的喜怒哀乐。在相当多的民间叙事作品中,面对统治者的腐朽没落,宣泄着下层阶级普遍的社会愤懑与抵抗情绪,正因为这一缘故,民间叙事从来都被上层统治者视为“鄙俗”、“浅陋”,而被排斥在圣贤文化之外。比如民谣很多时候不仅仅是民间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更应该说是一种社会舆论,一种民间的意识形态,一种民间政治的表征。大多民谣常常以戏谑、嘲弄、否定的姿态,却往往表达了某种蕴含着真理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民谣以非严肃的形式,寄寓了民众严肃的政治思考。

  哈贝玛斯读了巴赫金的《拉伯雷和他的世界》一书后,认识到民间文化(Volkskultur)的内在动力。他发现,民间文化显然绝不仅仅是背景,也就是说,绝不是主流文化的消极框架,而是定期出现、反抗等级世界的颠覆力量,具有自身的正式庆典和日常规范。民间叙事正是民间文化中一个活性因子,它也绝不是主流叙事的消极框架。尤其是在今天,以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为主体的民间叙事的独立,标志着知识分子的精英叙事正逐步流失手中所掌握的民间文化资源;各种民间叙事的盛行,也表明民众智慧并没有因为市场经济的冲击而趋于枯萎,社会生活的五光十色并没有将民众的智慧荡涤干净。

  再从民间叙事的方式来看,不同的民间叙事形成不同的叙述风格,而种种风格背后的制约要素之一也是民间意识形态。“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作家和剧作家,而我们的生活,即重演,就是文本。这些文本一般不令人兴奋,没有冒险或戏剧性,但这一点也不减少其对我们的重要性。”民间叙事的“文本”丰富多彩,变幻莫测。不管是何种方式的民间叙事,“民间”是其永远不会突破的“阈限”。民间精神是民间叙事的意识形态性质的核心,不同的民间叙事方式是民间意识形态作用的结果之一。

  总之,民间叙事的社会本质在于它的民间意识形态属性,叙事的内容与方式都体现着一定的意识形态特征。但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在具体的民间叙事行为中,意识形态性质的表现是很复杂的。比如在民间叙事的文艺中细节的处理、修辞的运用乃至字句的推敲,有时可以看出意识形态的影响,有时则不那么明显,有时则与意识形态无关。在后两种情形中如果硬贴上某种意识形态标签,必然是缺乏说服力的。民间意识形态性质在叙事中的体现应当从民间叙事活动的整体去把握,对具体的民间叙事行为应当用辨证的方法作具体分析,而不应简单化。

  2.作为叙述活动的民间叙事

  作为叙述活动审视的是民间叙事的领域属性——即特有属性。作为一种民间意识形态,民间叙事具有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反映民众心理、民众思想和趣味、真实反映与自由想象相混杂,以及与主流文化既矛盾又统一、既对立又互补等等特点。又由于民间叙事是民间文化的一个部分,故凡民间文化的基本特征,也都可以在民间叙事中找到。作为叙述活动,民间叙事多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而存在,口头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与此相应形成了易变(不稳定)、易失散、往往无主名、允许集体增删并因增删者地域民族不同而形成多个版本(共时性异文)、广为流传而在流传中发生种种变异(历时性异文)等特点。

  但任何一种民间叙事活动一般都包含三个方面:即叙述话语、叙述内容、叙述动作。无论是作为民众的生活方式还是作为艺术的表达方式,民间叙事在每一方面都显示了自己的独特性格。

  (1)叙述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等。民间叙事的内容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心理全真性。全真性包括完整性和真实性两个方面。心理全真则有别于物理全真,带有一定的虚构色彩。民间叙事内容的心理完整性不必多说。传统的民间叙事活动中,叙述者还常常有意无意地假定同接受者之间有一种默契,所有参与者笃信所叙述的内容是真实的(即使事实上并不如此)。许多仪式庆典中的民间叙事虽然事实上是虚拟的,但叙事的整个过程却进行得非常逼真。许多原始氏族的人们传诵的史诗、神话与英雄传奇,尽管内容多是诡谲怪异的虚构,却被当作真正发生过的历史事实而被本氏族民众接受下来。后代的民间叙事沿袭了这一心理传统,这个特点在民间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我国唐代文人撰写的神奇荒诞的传奇故事,往往在篇末说明作者是从何处得知,甚至有时还要介绍作品中人物的近况如何等等,显然是希望读者把这些离奇的故事当作真实的事实来接受。传统的叙事研究者并非对文学的虚构一无所知,但在研究中多遵循叙事接受的心理常规,常常把叙事话语虚构的人物、事件等等等同于现实生活。不管何种研究,叙述内容总是研究者注意的中心。

  (2)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语句本身。民间叙事话语包括了生活色彩浓厚的口语、肢体语言等多元陈述方式。民间叙事话语的最大特征是情境化,又可分为多元化和抒情性两个方面。因为民间叙事中不仅用语言、唱腔记忆,同时也用身体姿态和手势动作参与记忆,所以,对接受而言,民间叙事往往有很大的易记易诵特征。由于民间叙述话语的多元化,所以民间叙事的作品形式丰富多彩。仅从民间文学门类看,以有韵的语言为载体,民间叙事创造出歌谣、谜谚、叙事诗和史诗;以无韵的语言为载体,民间叙事创造出神话、故事和传说;而以韵散相兼的语言为载体,则创造出史诗、曲艺和小戏——这几种民间文学样式,大致上构成了民间叙事的主体。有不少民间神话、故事和传说,在流布中往往也借助于韵语或以某种合韵的结构世代流传,如故事歌手就是用韵语说故事的。所以不难看出,在民间叙述话语中,韵语往往承担着较为主要的任务。韵语体现出一定的节奏,叙述话语的节奏又是人的心理节奏、情绪节奏的某种表现。这就带来了民间叙事话语的第二个特征:抒情性。至少我国的大量民间叙事作品是有着极为浓烈的抒情色彩的。

  所以,笔者以为,民间叙事是扭结着抒情的叙事。民间叙事充分显示了作为表达方式的抒情与叙事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和相互支撑。也许世界上原本就没有单纯的所谓的叙事与抒情,充其量是有时有些许侧重罢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刘锡诚]整体研究要义
下一条: ·[彭牧]作为表演的视觉艺术
   相关链接
·[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
·[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
·[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张赵]疾病叙事的故事诗学分析
·[张静]贞孝、智谋与爱情:冯梦龙女扮男装故事书写中的双线结构与伦理叙事·[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
·[余红艳]景观叙事的故事诗学阐释·[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
·[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
·[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严曼华]边远人群的记忆书写:论通行叙事的在地转化策略与动力机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
·[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吴灿 柏仙爱]叙事、情感与认同:图像符号的文化构筑与共同体隐喻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