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柯玲]民间叙事界定
  作者:柯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4-11 | 点击数:14795
 

内容提要:民间叙事是叙事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在传统叙事理论基础上对叙事观念的一次边缘化和延展,也是引起当下人文学科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现象;民间叙事既是民间活动的核心内容,又与日常叙事、官方叙事、文人叙事等相区别联系;民间意识形态性是民间叙事的社会本质;同时在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等方面都有其特质。总之,民间叙事是指生活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的叙事活动;一般是指以程式化的叙述动作,情境化的叙述话语虚构或陈述带有心理全真意味的民间生活事件的过程;它是民间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关 键 词:叙事;民间叙事;民间意识形态性;心理全真性;情境化;程式化


  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叙事作为一种常用表达方式,几乎是个众所周知的名词。通常意义上的“叙事”是叙述事情或事件的简称,是指人们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出来或记载下来的活动。叙事理论是对人类叙事活动规律及意义的探寻。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叙事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对叙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叙事学的分支也越来越多。在当代叙事学产生之后,人们更多地把叙事与人生、社会甚至人类文化联系起来考察,于是,“民间叙事”这个概念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

  或许是全球性文化研究热潮的涌动,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发现叙事与生活、与社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叙事生活化、边缘化、泛化趋势越来越显著,叙事早已不仅是文学的专有物。甚至有学者认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作为和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最为相似的就是叙事。”“用以叙事的各种样式数量惊人,这些样式本身分布在不同物质之中,就好像任何材料都可以用来讲故事:口头或书面的谈话、移动或固定的形象、手势和所有这些东西的有组织的混合体都可以支持叙事;在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悲剧、喜剧、史诗、哑剧、绘画(试想一下卡尔帕乔的组画《圣徒乌尔苏拉传》)、彩色玻璃窗、电影、连环画、新闻和交谈中都能找到叙事……而这些叙事往往为文化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人们所享有;在好坏文学之中,叙事从不偏好文学;叙事是国际性的,它跨越历史,跨越文化,它像生活一样,就在那儿。”叙事的民间特点越来越鲜明。

  世界叙事研究背景的拓展,为民间叙事做好了铺垫。而民间叙事的出现更是随着新时期民间文化的研究热潮的到来而引起人们关注的。在党的“十六大”以后,在党和政府倡导扶持民间文化发展的大气候里,在专业学人有意识地“眼光向下”的大潮流中,我国民间叙事的意义和价值日渐被凸现了出来,进而民间叙事研究成为民间文化研究的热门话题。上海大学的董乃斌、程蔷对民间叙事的概念有着较为具体的思考。程蔷教授认为:

  民间叙事不同于一般的民间文学研究,不是对民间文学叙事作品进行内容分析,价值判断,而是把整个民间叙事作为一种民众的行为方式,一种民俗文化事象的整合研究。民间叙事的历史与人类同样悠久,产生于生活在社会边缘和底层的“无文化”民众之中,民间叙事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民众日常叙事,一是民众艺术叙事。民间叙事既是行为方式,又是精神产品。民间叙事作用于民众思想,它想象的基础之一,是对魔力的迷信。它与主流意识的互动关系,使它经典化。民间叙事中,既有古代思维方式的遗留,又与社会的现代化同步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的杨利慧女士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她把民间叙事文本自身的形式、意义、功能与文本的表演结合起来进行理论研究,将表演理论切入民间叙事进行研究。和传统的理论相比,表演理论更侧重于把民间叙事作为交流的事件(communicative event),更关注于“作为事件的民俗”而不是“作为事像的民俗”,以表演为中心而不是以文本为中心,更注重考察民间叙事的即时性和创造性而不是它的传播与传承,更注重个人性而不是集体性。认为民间叙事事件本身就是社会行为,并从文本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出发去考察文本的意义。

  总之,目前的民间叙事研究吸收了一些当代叙事学的研究方法,如:研究的对象不再限于内容要素,而把故事叙述的方式、叙述者的声音特点、叙述者与叙述的接受者之间的关系等等以前的叙事理论较少注意的方面,作为研究重点。但从学理上看,民间叙事的概念尚很混乱。按照通常的定义规则,“交流的事件”、“民众的行为方式”、“民俗文化事象的整合”等等都未能揭示民间叙事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而对民间叙事活动研究来说,这是一个原点性的问题。如何界定民间叙事涉及到民间文化研究的范围、导向、方法和价值取向等等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的民间文化研究中民间叙事概念的运用比较随意,研究者往往各取所需,较少从科学层面去思考民间叙事的内涵和外延,甚至有时有乱用概念、混淆概念的现象。界定民间叙事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实践操作的需要,本文是笔者的一次尝试,供方家批评。

  界定民间叙事并非空中楼阁,民间叙事活动的事实和已有的叙事研究的理论是民间叙事界的定事实和理论依据。

  1.民间叙事活动是民间叙事界定的主要研究对象

  民间叙事概念将人类的叙事活动用“民间”二字规限,这可以说是空间的切割,也可以说是性质的区分,“民间”,意味着非官方的,一般也是非文人的。民间叙事虽然未必能时时为人所意识到,但“它深深地植根于人的本能,可以说是人的一种内在素质,而又为人的自然生长、群体生活,特别是社会生活所需要、所培养。没有最起码的叙事,人与人的交往和沟通就会非常困难,社会生活也就会障碍重重。叙事既是人类维持正常社会生活的必要工具,也在人的生物进化和社会生活中成长发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刘锡诚]整体研究要义
下一条: ·[彭牧]作为表演的视觉艺术
   相关链接
·[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
·[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
·[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张赵]疾病叙事的故事诗学分析
·[张静]贞孝、智谋与爱情:冯梦龙女扮男装故事书写中的双线结构与伦理叙事·[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
·[余红艳]景观叙事的故事诗学阐释·[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
·[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
·[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严曼华]边远人群的记忆书写:论通行叙事的在地转化策略与动力机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
·[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吴灿 柏仙爱]叙事、情感与认同:图像符号的文化构筑与共同体隐喻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