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她的成名谁来支撑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吕书正、李正华、巴志鹏2004:144)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国家的需要和主流意识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如果20世纪50、60年代需要通过歌颂共产党、歌颂毛主席的歌曲来告知民众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丰功伟绩的话,那么20世纪70、80年代则依然需要通过歌声来歌颂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国家的需要和主流意识始终是引导中国音乐事业和音乐人发展的重要航标。而中国共产党也始终十分重视音乐的政治功能,不同时期发挥其不同的作用。正像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文艺不从属于政治又不可以、不可能脱离政治”。(吕书正、李正华、巴志鹏2004:33)
作为精神产品的音乐,既是一种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同政治、法律一样,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又是一种自觉地、系统地反映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的思想体系,受社会生活制约,并随之改变。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一种以审美性、愉悦性为基本特征的音乐艺术却失去了它本该具有的根本属性,以政治工具的角色教育着、启迪着当时的人们。 1978年后,邓小平将音乐等艺术纳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中,文革时“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唯一职责被“二为”方向所取代,成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任务和根本目的。虽然表面上看,文艺的作用不再为政治和国家需要服务了,但实质上音乐依然为特定时期的国家发挥着特殊作用,证明着邓小平所提出的“文艺不从属于政治,又不可以、不可能脱离政治”的论断。从中我们看到的也依然是国家需要和主流意识的烙印。
晦暗无助的寒冬过后,必将迎来生机勃发的暖春。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中国迎来了文革浩劫后的新时代,而身处其中的音乐人为之欢欣鼓舞,为之真诚歌唱,中国呈现出的勃勃生机、久旱遇甘霖,使多少音乐人寄予厚望,使多少音乐人得益于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又使多少音乐人为自己的事业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德德玛就是其中之一。
第十届广州交易会使一位蒙古族姑娘的人生历程从此奏响了新的乐章。1978年内蒙古歌舞团要到广州演出的消息给德德玛带来了希望。本不在名单之内的德德玛凭借着独一无二的女中音声音条件和对歌唱事业的执著追求,主动要求参加演出,但她只能以女声二重唱的形式加入。演出进行到第六场时,作为独唱替补队员的德德玛有了独唱的机会。当晚,德德玛演唱的《党的阳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嘎达梅林》和《游击队歌》博得了观众的认可和阵阵掌声。从此,德德玛创下了演出几天以来从未有过的辉煌。
1979年1月,在北京天桥剧场举办的“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活动中,德德玛连续演出八场,每晚的演出应听众的要求一再返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赞扬,德德玛被誉为“一颗灿烂夺目的歌唱新星”,从此也开始了她的成名之路,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随着德德玛的成名而风行全国,广为传唱。
以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全民大讨论为标志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使长期的思想禁锢终于得以宣泄,多层次的审美需求被激发出来。抒情歌曲的蓬勃发展,成为了这一时期歌曲创作的显著特点。由阿拉腾奥勒作曲、火花作词的德德玛的成名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就是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抒情歌曲,它优美流畅的旋律,浓郁的民族风格及新的时代特征恰恰满足了当时刚从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听众审美心理和社会多层次的音乐审美需要。因此,时代和社会为她的成名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观众的心理需求。70年代末,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已经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各种言论和舆论也在不断传播,但在中国那一代人心中,十年来思想禁锢所造成的精神创伤无以言表。无论从思想和情感上,还是从行为和举止上,当时的音乐人还不敢、也不能立刻从中走出来,而是缩头缩脚地出来张望。因此,当时一批歌曲的创作虽然在创作风格上、旋律上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但在主体精神上仍然承继着过去的思维,仍然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留下的深深烙印,标志着那个时代,见证着那个时代,《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就是典型一例。事实上,我们今天听到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与当时德德玛成名时唱的,并不是同一版本。
歌曲的体裁虽然变成了抒情歌曲,但歌词中“高压电线云中走”,“贫下中牧挥汗雨,双手浇开大寨花,战天斗地红旗舞,胜利歌声满天涯”,“党的阳光照草原,草原风光美如画,党的阳光照草原,草原建设跨骏马”这些富有时代特色的语汇仍然在向我们表达着对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歌颂。1979年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歌曲》杂志社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由群众直接投票评选出了以通俗歌曲为主的15首优秀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被列入其中。同年,由文化部向全国推荐这15首优秀歌曲,通过电波,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人民每天连续播放,使娱乐生活十分匮乏的广大听众从陌生到了解、从了解到熟知,从熟知到喜欢,这15首歌曲也因此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这15首歌曲之所以可以在国家人民广播电台每天连续播放,就是因为它们符合当时国家的需要,它们的歌词正是这一需要的典型符号,这些歌曲基本上都是对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歌颂。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需要通过这样音乐资源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来实现对人民大众社会的管理,同时这些歌曲及其歌唱者也随之成名,实现了国家和个人发展的双赢效应。
新中国成立以来,富有草原特色的三首歌曲被全国观众熟知并广为传唱,被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蒙古族歌曲的三个里程碑,它们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丽其格创作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20世纪60年代由胡松华演唱的《赞歌》和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三首歌的歌词无一不是对中国共产党、毛主席以及建国后新生活的美好歌颂,无论是《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中写到的“歌唱我们的新生活,歌唱共产党。毛主席啊共产党,抚育我们成长,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还是《赞歌》中写到的“感谢伟大的共产党,毛主席恩情深似海洋”,这真情歌颂的背后,反映的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真诚感谢。除了这三首歌音乐本身的特点外,它们的歌词内容也是使其能够被广为传唱的重要原因,它们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所取得巨大成功。因此,这三首歌正是不同时期国家的需要所在,也是不同时期国家主流意识的鲜活表现和典型符号。德德玛的成名有其自身的努力,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又因为所唱歌曲内容符合国家改革开放初期的需要而一举成名。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