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福田亚细男]近代日本的历制改革与民俗活动
  作者:[日] 福田亚细男 (FUKUTA Ajio)   译者:陈志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4-11 | 点击数:4849
 

  日本采用太阳历(译注:阳历)始于明治六年(1873)一月一日,官方自此以后就使用根据太阳历的年月日了。但是,太阳历的年月日与一直以来使用至今的旧历的年月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季节感上也不能相对应。因此,在这之后旧历仍然被使用,并且,对于作为新历的太阳历的利用也想尽了办法。太阳历真正作为唯一的历制、渐渐形成生活节奏是在二次大战后,特别在1960年后。但是,存在着地方性差异,如冲绳到现在还有很多民俗活动按照旧历进行。

  在日本被称为旧历的,是被太阳历所取代之前一直使用的历制,就是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被广泛采用的太阴太阳历(译注:阴历),即根据太阳运行和月亮圆缺组合而编成的历法。现在的日历除了记载旧历的正月,基本上已经看不到其他影子了,但在书店里出售的历书中还有旧历的详细记载。

  称为旧历的太阴太阳历,虽然在明治六年已经不再被官方采用,但在民间继续存在,即使现在也还有被采用。而这些大都和实际生活相对应,特别是与自古以来的民俗活动的日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明治初年从旧历的太阴太阳历改制到新历的太阳历,如何确定根据旧历设定的民俗活动的日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于是,各地采取了很多的努力办法。

  第一种方法:把新历与旧历并行实施,官方场合采用新历,而民俗活动实行旧历。采用新历后,各地都采取了对应的方法,实际上民俗活动的举行时期并没有变化,也没有产生混乱。但是,旧历在制度上被废除了,旧历中举行民俗活动的时间在新历中只是一些普通的日子,很多活动不能够得以实施的情况时有出现,渐渐地旧历中的一些年中行事就变得越来越少了。

  而冲绳的民俗活动仍然按照旧历继续进行,这些活动一直维持至今,所以,在日本只有冲绳还在继续维持着旧历的历法。也可以说,这表现了在实际生活当中,民俗活动所发挥作用之大。

  第二种方法:把旧历中举行民俗活动的日期照搬到新历中的同一日期。比如,把旧历的正月移到新历的一月一日进行是一个典型的事例,随着新历的普及,这也成为很平常的事情。现在,大部分的年中行事都是从旧历的日子照搬到新历的日子进行。对于现代人来说,早已忘却了很多年中行事的举行日期被改变的事实。例如,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年中行事的盂兰盆会,在日本各地以新历的七月十五日为中心实行,那是把旧历的七月十五日单纯地照移过来。但是,虽然是同样的日期,旧历和新历实际上相差一个月以上,这样就会引起季节感的差异。有时候因为生产活动繁忙,就没有举行年中行事的时间余地,而且,因为季节关系,年中行事中需要准备的食物材料也不可能到手,这些实际的问题时有发生。

  第三种方法:采用推迟一个月的方法。在以新历作为基准的同时,为了消解季节感之差异,尽量不产生障碍,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就是推迟一个月的方法。为了维持旧历的季节感,想出了把日期移到新历的下个月这种办法。有把全部的年中行事都推迟一个月实施的做法,也有很多只是把一些季节感强的特定的年中行事推迟一个月的做法。还有,虽然作为整体都照移到新历,但只是把某个年中行事的旧历日期搬到新历的下个月进行。其代表性例子就是盂兰盆会,旧历的七月是盂兰盆会之月,内含很多有关盂兰盆会的活动,于是就将它原封不动地移到八月份的同一日子举行。八月又正好是学校放暑假的日期,因此能够实现盂兰盆会的一个主要目的——回故乡探望父母,是非常合适的一件事情。

  如上所述,日本在把旧历的太阴太阳历改制到新历的太阳历的过程中,对于民俗的年中行事的日期采用了三种对应方法。所以说,这样的历法改革,并不是一种单纯性的历制变化,其中蕴含了复杂的对应措施。
   
(本文刊于《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福田亚细男: 日本民俗学会原任会长,神奈川大学历史民俗资料学研究科教授;陈志勤: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网

上一条: ·[叶舒宪]蛇—玦—珥:再论天人合一神话与中华认同之根
下一条: ·[张勃]介子推传说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相关链接
·[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姚琼]从怨灵到御灵:论古代日本御灵信仰的形成与吴越文化的关联
·[吴珂]微观视角下的“日本遗产”制度批判:物语建构、乡土逻辑与双方向利用·[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
·[师慧]晚清民国的文化娱乐业与江南宣卷的现代发展·[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刘雪瑽]“知识束”与“概念集”:以《山海经》为例论古代日本的异文化接受机制
·[刘朋鑫]近代上海城市宣卷人考论·[李琳]文昌信仰在越南的传播与越南科举文化
·[程梦稷]拟效、挪用与回应:从近世日用类书看“山海经图”在江户日本的流衍·[魏仕俊 郝祥满]人生如歌:川江号子里近代船工的三重世界
·[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雷紫雯 章梅芳]民间化·民族性·时代感:近代以来景泰蓝的现代转化研究·[郝佩林]地缘·社群·秩序:近代徽州地方戏与山居江南人文生态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陆薇薇]日本灾疫叙事中的妖怪传说
·[祝鹏程]发明一种新文体:近代革命传说的生产·“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