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康丽]电影工业的传统化实践
——从迪斯尼动画《木兰》说起①
  作者:康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4-11 | 点击数:9889
 

  与此同时,为谋利而运作的产业链条除了在着力营造异域风情之外,也驱使迪斯尼公司必须确保这些源于异域题材的叙事,始终在观众熟悉的视野之内,以满足长期以来在西方受众中培养起来的消费习惯与审美期待。可见,迪斯尼依照这一逻辑重新打造的动画叙事,必然要经过对异域传统的细致改写,才能将鲜活的、地方性的传统题材降解为普适化的、全球观众都容易接受的主题。

        在动画《木兰》中,迪斯尼仅仅保留了《木兰辞》里“替父从军——保家卫国——荣归故里”的叙事主线,但是淡化了原有叙事框架中对忠孝的强调,通过相亲失利、匿名入伍、营地受训、性别曝光、雪地鏖战、皇城救驾等情节的增设铺陈,转而展演了好莱坞主流电影惯常诉说的美国梦的实现——个人英雄(以急智于雪地鏖战中拯救伙伴)、争获荣耀(以女性身份皇城救驾,获得了皇帝的鞠躬致谢与万民的跪拜叩首)与自我实现(载誉还家、为家族增光并获得爱情)。在整个改写的过程中,传统叙事未及强调的女性身份与性别意识,转而成为了迪斯尼叙事话语中贯穿始终的轴线。木兰的异装出征是故事得以生发的原点,随着情节的推延,木兰的女性身份从刚入伍时的隐匿,征战途中的显露,被逐出军营后的自省,直至一切成功圆满后的彰显。一步一步由隐至显地将木兰塑造成为令人崇仰的“孤胆英雄”,而其中由迪斯尼所描绘的性别意识,也由木兰替父从军时的懵懂,渐渐清晰地转变为对主体独立的认知。这种转变,与其说是中、美两种异质文化相互构拟的结果,毋宁说是西方主流文化“重重社会规范依赖社会强制反复书写、表演自己的结果”[⑥]在这部动画影片中的投射。这样,在迪斯尼的动画《木兰》里,中国传统叙事中的忠孝之道就被英雄神话、性别认同和浪漫爱情这些普适的主题一一取代[⑦]。而国人眼中已被更改得面目全非的中国传统,却在迪斯尼全球化的营销策略的推动下,成为了西方受众视野中充满奇幻色彩的东方神话。可见,迪斯尼对中国木兰从军故事的选用,不过是在借助传统的力量来开拓东方市场,而动画《木兰》对中国传统叙事的改写,更多地是为了获取用以保证票房的异文化体验,而不是要真正实践传统的具体内容。

动画《木兰》的传统化实践

  在民俗学的视野中,“传统”是极为重要的基础概念。一直以来,学界对“传统”的探讨,大都归结到将其视为一种与现代性相对的完整的文化资源[⑧]。但自“建构主义”的思潮盛行于包括民俗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界之后,学者们开始质疑“传统”的恒定本质,并倾向将探究视线投向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被发明、重组与再造的过程。因此,在民俗学的术语体系中,便出现了“传统化实践”(traditionalizing Practice)这一被建构主义者用来探赜传统在现代社会存留与变迁机制的可操作的概念工具。严格来说,“传统化实践”,是指将传统价值符号赋予新兴事物使之传统化,或宣称特定文化现象具有传统属性的行为。这种行为,包含着传统化得以实现的工具与进程,以及随之而来一系列话语、行为的意涵。借由它们,便可在当前的话语、行为与过去的话语、行为之间创造关联,以获得文化代言的合法性。

  回视动画《木兰》,不难发现,虽然它的制作者团队曾经坦言,不同的感性与叙事风格,会使出自他们之手的木兰故事,迥异于传统的中国替父从军故事[⑨]。但主题的置换并没有削弱中国形式在这部动画中的张扬。或许是为了强化可以稳固票房的异域风情,被替换了传统内蕴的《木兰》,拼接了众多富有视觉、听觉冲击力的象征符号,在影片的叙事中来代言“中国传统”的职责:宏伟的长城、绚烂的灯节、流畅的中国功夫、微缩的小龙“木须”、掩面的折扇、诵读的竹简、皇帝巍峨的宫殿、祖先碑林如水的精美镜像、以中国水墨画风格绘制的新兵营的写意山水、士兵们披挂的秦俑铠甲、古筝、二胡等民乐配器的悠扬音乐……

  众多中国式的象征符号的相互叠加与错配,为动画《木兰》搭建了颇具中国神韵的叙事情境。这些形制上的浓墨淡彩,无外乎在向所有的观看者宣称,动画《木兰》源自中国传统,并展现了它。无论,在享有这一传统的群体眼中,这个被动画《木兰》展演着的传统是否早已远离了其本真面貌。只要它仍然因袭着传统之名,那么多重中国意象的视听符号在叙事链条中的配置与重组,就会为这部动画影片勾勒出形之于外的中国传统轮廓。

  诚如上文所述,被重新书写了的动画《木兰》将多重中国意象的视听符号叠加在替父从军故事的传统叙事框架之中,展现出来的并不是忠孝原意的生发,而是美国主流文化思维范式与认知理念的传达。这个经由人物、情节、配乐、色彩、叙述风格等多元环节更迭的改写过程,也即是“用过去的古旧元素与信息建构新兴释义与主权的”[⑩]传统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迪斯尼动画《木兰》运用中国意浓的形制载歌载舞地讲述了对西方现代观念的认同。其间,迪斯尼致力搭建在西方现代观念与中国传统叙事之间的认知桥梁,完美地实行了电影工业的“传统化实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当代电影》2011年第5期
【本文责编:书童】

上一条: ·[周建新]集体行动情境中的民、俗、学者与民俗学研究
下一条: ·[张利群]民间文艺制度的构成及其建构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
·[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寒月]妇女、传统手工业与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
·[袁玥]传统与现代:论张亮采的民俗观·[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
·[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
·[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吴宇佳]传统年俗与数字时代的互动研究
·[吴凤玲]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思考·[王鹏飞]双面关公:论数字化时代下的非遗再生产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王琨]网络复魅与志怪传统:中式恐怖游戏对“民俗”的再生产
·[王静]职业重塑与身份置换:乡村分娩医疗技术与身体权力转向·[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
·[所揽月]遗产旅游中民间文学的传统化实践·[孙敏]传统重塑:官民互渗与国家在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