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刘晓路]刘半农的绥远采风和《北方民歌集》
——《歌谣》周刊创刊九十周年纪念专稿
  作者:刘晓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4-07 | 点击数:10866
 

  参考文献:

  《刘半农传》,朱洪,东方出版社,2007年3月,北京。

  《民间文学集刊》,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

  《中国民间文艺学四十年》,钟敬文,敦煌文艺出版社,1991年3月,兰州。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手册》,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总编委会办公室编,1987年3月,北京。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论坛》2012年第6期,总第217期)

注释:

  [①]刘半农:1891年—1934年,又名刘复,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歌谣运动的先驱和倡导者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著有《扬鞭集》、《瓦釜集》,搜集江阴船歌、绥远民歌等民间歌谣。1934年在北京病逝。病逝后,鲁迅发表《忆刘半农君》一文表示悼念。

  [②]刘锡诚:1935——。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曾任《人民文学》编辑部评论组长、《文艺报》编辑部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党组书记、顾问,《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论坛》、《评论选刊》、《中国热点文学》杂志主编,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论研究室研究员。现任文化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③]绥远地区:指绥远省,民国时期行政区划,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与陕西、山西、宁夏等省接壤,行政区划源于清政府的归绥道,时属山西省管辖。1914年由民国政府照准设立归绥特别区,1928年改为绥远省,省会归绥(今呼和浩特)。1954年撤省,辖制入内蒙古自治区。

  [④] 《民间文化》2001年第1期。

  [⑤]常惠:1894一1985,著名民间文艺学家。1922年至1925年负责北京大学《歌谣》周刊的编辑,长期从事民间文学作品编辑和歌谣搜集工作,编著有《北京歇后语》、《谚语选录》、《北京歌谣》、《山歌一千首》、《北京谜语》等。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北京鲁迅博物馆筹建工作,是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歌谣学会顾问。

  [⑥]江绍原:1898-1983,著名民俗学家和比较宗教学家。1922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比较宗教学专业,北京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山西大学英语系教授、中国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编审。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民俗学会顾问。《佛家哲学通论》、《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1928上海开明书店)等。

  [⑦]西北科学考察团:指1927年中国学术团体协会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联合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又称“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考察团从1927年5月起,从北京出发,经内蒙至乌鲁木齐。考察内容包括地质、气象、历史等,考察持续到1933年,其成果自1937年起,以《斯文赫定博士领导的中国-瑞典考察团在中国西北各省科学考察的报告》为总标题,在斯德哥尔摩陆续出版,已达50种。

  [⑧]白涤洲:1900—1934,蒙古族,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1933年受聘北大研究院文史部语音乐律实验室助教,著有《<广韵>声纽韵类之统计》、《北音入声演变考》、《关中方言调查报告》、《〈广韵〉入声今读表》、《〈广韵〉通检》等,1934年10月因病逝世。

  [⑨]沈仲章:1904—1987,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34年加入北大语音乐律实验室,兼任西北科学考察团理事会干事,精通多国语言和音乐,擅长二胡演奏,曾为刘天华试拉新曲,抗战以后成为实业家。

  [⑩]周殿福:1910—1990,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留校工作,曾任北大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著有《艺术语言发声基础》、《国际音标自学手册》等。

  [11]爬山歌:也叫“爬山调”、“山曲”,中国北方民歌体裁之一。它主要流行与内蒙古西部、山西北部和陕西榆林地区。歌词基本形式是,每首分上下两句,押脚韵,一般是七字、四拍。根据所唱内容和当地口语特点,每句字数有变化,拍数基本不变。常把几首连起来唱,近似陕北信天游。

  [12] 钟敬文:新中国学术史上富有意义的一页——纪念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四十周年,《中国民间文艺学四十年》,钟敬文等,敦煌文艺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兰州。

  [13] 郭沫若:我们研究民间文艺的目的——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民间文艺集刊》第一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

  [14]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手册》,1987年3月,北京。

  [15]《北大日刊》1918年2月1日号

  [16]魏建功:《故国立北京大学教授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刘先生行状》,载《国语季刊》第4卷第4期。

  [17]周作人:《中国民歌的价值》(即刘半农《江阴船歌》序),载北京丙辰学社编《学艺杂志》2卷1号,1920年4月30日;北大《歌谣》周刊第6号(1923年1月21日)转载。


  (刘晓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论坛》2012年第6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泳超]周作人手稿《绍兴儿歌集》考述
下一条: ·[毛晓平]周作人的民俗观和美文观
   相关链接
·[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
·[毛巧晖]采风与搜集的交融与变奏:以新中国初期“忠实记录、慎重整理”讨论为中心·[彭牧]田野中的身体:作为身体实践的田野作业
·“中国最初录音”,韵起独行之采风,“回归”于声音生长之地·[刘锡诚]田野采风杂忆
·[刘锡诚]三千里路云和月·[徐新建]人类学方法:采风、观察?还是生命内省?
·《四川民歌采风录》让你感受原生态的四川民歌风味·[梁聪聪]一个信阳村庄的饥荒记忆
·[刘旭东]“田野后生”语·《中国海洋大学校报》推出“田野采风”专栏系列文章
·刘半农:《国外民歌译》·[刘宗迪]超越语境,回归文学
·民俗大家刘魁立:听风 采风 追风·[刘建波]民间文学视野下的《西南采风录》学术价值初探
·[荣生]刘半农在内蒙古考察方言·[段宝林]刘半农先生调查民歌之轶事
·[王文宝]常惠对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贡献与台湾出版的“俗文学丛刊”·北大学子官山采风歌声浓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