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刘锡诚]整体研究要义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4-07 | 点击数:5764
 

  整体研究的第三义

  研究原始艺术现象、民间口头创作作品和民间艺术作品,必须超越作品表面所提供的信息,把目光投注到中国文化的深处,投注到相关学科所提供的丰富的资料和方法,才能全面地把握住所要研究的对象的整体。民间口头创作同原始艺术一样,是漫长历史时代中多层文化因子的积淀,在同一件作品或同一主题情节的作品上面,同时可见到不同历史时代的文化因子:宗教(神话)观念、象征形象(符号)、比喻等。离开对历史深处的文化形态的洞悉,就无法进行文化积层的剥离研究,无法分辨何种宗教观念是在何种时期形成又为何能承继下来,何种象征形象(符号)是在什么条件下出现又象征何种意义,无法弄清不同的观念、不同的象征何以能兼容并存(如道、儒、释的若干观念),等等。河南大学中原神话考察中发现《铁鞭打黄河》(又叫《大禹导黄河》)和《女娲补天》等神话,一种说法是大禹和女娲的故事,另一种说法是老子李耳的故事。[8] 这两种神话并存的现象,表明了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对民间作品的影响,民间作品中既保存着大禹、女娲等上古神话的原始形象及其观念,也有在后世历史发展中被强有力的道教观念异化的表现。这样复杂的问题,任何简单化的研究都是不能奏效的。在民间故事研究中,所以出现一些非此即彼的简单化的结论,盖因未能从文化传统深层着眼,对其形成、发展作整体研究所致。民间故事的结构中分为稳性结构和非稳性结构两个组成部分,稳性结构包括基本情节和基本人物,非稳性结构包括观念和语言。在发展过程中稳性结构变化较慢、较小,或基本不变,而非稳性结构则随着社会生活、社会关系、风尚的变化而发生着或快或慢的变迁。孟姜女传说的演变就是与个典型的例子。1300多年来,这个传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构成的核心部分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这种稳固性也透露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稳固性的一些信息;但观念的变化、语言的变化,又是何等的惊人呀!要剖析孟姜女传说,就不能不从整体性意识出发研究这1300多年的文化发展,不能不采取层层剥离的办法,把积淀在这个传说上的种种观念进行解析。

  目前,我国民间文艺学界在神话研究方面考证的方法得到了格外的重视。一方面这是好现象,因为它把神话的文化探源置于一种踏实可靠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是值得忧虑的现象。因为研究者们抛开了民族学所提供的大量活生生的材料,不能不使这种纯粹书斋的研究走向极端。“五四”以后,我国神话学研究以历史学家们为主干,曾经在考证、训诂的海洋里徜徉了20年之久,直到闻一多先生撰写了《伏羲考》等论文,吸收一批民族学家们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所得的成果,把考证与运用活材料熔为一炉,才打开了神话研究的新局面。与其说闻一多作为学者的贡献是他的学术成果,毋宁说是他在研究方法上的革新。闻一多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整体研究的方法、联系研究的方法。我的主张是,民间文艺学理论研究,固然要以文学的研究为要义,但文学的研究,也绝不意味着仅仅是意义、形象、文体、词章等的简单化了的阐释,尤其不是长期以来受庸俗社会学影响的文学理论和方法。民间口头文学,是文学,但又与一般的文人文学不同,是一种与民众生活息息相通、须臾不可分割的文学。相应的,民间文学的研究,也与普通文学研究不同。也就是说,在研究民间口头创作这种特殊的文学现象时,既不能忽视相关学科(包括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艺术学)所取得的资料和成果,不能忽视与其生存紧密联系着的社会生活所提供的一切可能的信息,但又不能用民俗学、民族学、社会学的研究,特别是用长期以来大行其道的庸俗社会学思想来代替文学的研究,而必须把这一切联系起来进行观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1987年10月26日凌晨写完

  2008年8月2日略作修订

  (原载《民间文学论坛》1988年第1期;收入作者《原始艺术与民间文化》,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

  [1] [法]列维—布留尔(Lévy-Brühl,Lucién)的“原逻辑思维”说,见所著《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丁由译本)。对列维—布留尔的这一观点,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例如德国现代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其《人论》中,曾引用法国社会学派人类学家杜尔克姆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和英国功能学派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信仰和道德的基础》中的论点,批驳了列维—布留尔的“原逻辑思维”说。

  [2] 莫·卡冈著,凌继尧、金亚娜译《艺术形态学》第七章《古代艺术混合性接替的历史过程》,第209页,三联书店1987年版,北京。

  [3] 马林诺夫斯基著、李安宅译《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第89页,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北京。

  [4] [德]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著、甘阳译《人论》第101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5] [美]阿·邓迪斯《世界神话学论文集》,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6] 参见刘洪石《连云港将军崖岩画》,载《美术丛刊》第26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5月。

  [7] 关于左江崖壁画的作画动机、象征意涵等问题,论述甚多,素有农民战争宣传画、祭祀水神画、骆越族巫画等说。广西民族研究所韩肇明、覃彩銮著《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简论》认为:“左江崖壁画的作画动机,无疑是与原始宗教有密切关系。……主要是祖先崇拜的表现,同时也杂糅了日月崇拜、山河崇拜、图腾崇拜、剩余崇拜和祭祀水神等。”

  [8] 见张振犁《中原神话考察》,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四届第二次理事会上的发言。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吕微]楚地帛书敦煌残卷与佛教伪经中的伏羲女娲故事
下一条: ·[柯玲]民间叙事界定
   相关链接
·[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卫则戎]民间文学的社群认同与文化认知探讨·[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所揽月]遗产旅游中民间文学的传统化实践·[米思璇]革命故事讲解员的表演与实践
·[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
·[郭阳]网络民间文学定义再探究·[陈钰文]非遗保护与传承视域下民间文学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