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温睿]刻痕剪影:“纸破天惊”的民间剪纸
  作者:温睿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3-01 | 点击数:19801
 

  剪纸类型:双生子和多胞胎

  剪纸的类型先依颜色的单一和多样分为两大类,在两个大类下又按所用纸料的不同和剪制方法的差异分为数个小类。正是这些不同的剪纸方法组成了剪纸家族的“家谱”。

  单色剪纸

  “单色剪纸”就是用单色纸剪成的作品,由于颜色单一,又称“黑白剪纸”。单色剪纸主要突出剪纸的形象、构图等。

  《八仙》是典型的“单色剪纸”。八位仙人的头饰、衣着、手脚、宝物上都是保留轮廓线条的镂空长条格,而面部只是镂空了五官、保留大块面积的方式。这是结合了“阳刻剪纸”和“阴刻剪纸”两种手法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与篆刻中的朱文类似,所有轮廓线条均互相连接;阴刻剪纸的块状整体中穿插着细小的镂空,和篆刻中的白文相像。阴阳结合的手法,使这幅作品虚实有序、详略得当、大气喜庆。据说当地人最喜欢在过年的时候把这类大型剪纸贴在专用的门板上作为整套年画欣赏。

  这幅作品中的八仙,都是手持宝器的人物形象。民间将人形的“八仙”称作“明八仙”;相应地,“暗八仙”指的就是八位仙人各自的宝器——蒲扇、荷叶、玉板、渔鼓、葫芦、宝剑、花篮和笛子。

  单色剪纸之中,又分为阴刻剪纸、阳刻剪纸、墨搨剪纸和熏样剪纸四种。阴刻剪纸和阳刻剪纸是两种不同的剪法,而墨搨和熏样是保存较为繁复的剪纸图案的手工“复印”法。

  (1)阴刻剪纸

  《李存孝打虎》取材于秦岭山下同名的民间故事,重现了五代时期少年勇士李存孝十几岁时为救父亲而打死恶虎的场景。剪纸图中,少年李存孝高举右拳,身上的衣服拧起好几处三角状褶皱;恶虎的脊背和尾巴扭成了开口向右的“几”字形,一串大小不一的圆孔和身上风扇状的花纹、紧踞地面的四爪及一排紧咬着的锯齿形虎齿,都栩栩如生地还原了人虎相争时惊心动魄的场面。这幅剪纸篇幅不大,又同时表现了两个对象,其中的阴刻花纹像夜空中密布的繁星,直观反映了原作者高超的剪刻功夫与非凡的耐性。父母期愿自己的儿子能像李存孝一样有勇有谋、除暴安良,便把这个故事剪成了窗花。

  (2)阳刻剪纸

  《杨宗保》取材于秦腔古典剧《辕门斩子》,作品中表现的是杨宗保被绑出辕门待斩的情景。北宋年间,元帅杨延昭为了破除辽国萧太后南下入侵所摆设的天门阵,派儿子杨宗保出营巡哨,杨宗保却在交战后被穆桂英绑到了穆柯寨,二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宗保归营后,父亲一怒之下就要在辕门把他斩首示众。杨宗保被绑在椅子上,还梗着脖子、一副据理力争的模样,他的轮廓、发辫、衣纹等多以阳刻手法特有的条纹镂空格来表现,只有胸、膝、裙裾等细处用小圆孔和锯齿纹之类的其他纹饰点缀。《北非谍影》的传奇浪漫或难复制,但谁说家国忠孝就不能与儿女之情两全?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后来杨宗保与穆桂英携手大破天门阵,不就是一对典型的夫唱妇随的儿女英雄嘛。

  (3)墨搨剪纸

  福建浦城有一种叫作“墨蜡搨制”的存样方法,就是把需要保存的剪纸母本平放在镜面上,上面盖上一张薄纸,再用墨蜡搨下剪纸纹样。这能把复杂或重要的剪纸花样“复制”保存,其成品可供以后剪刻使用,相当于手工“复印”技术。

  福建当地的墨蜡搨样剪纸、礼品花《瓜瓞绵绵》就是用这种方法保存下来的。墨黑的线条,一只蝴蝶停留在两只饱满的瓜果中间,形成优美的三角形构图;瓜皮与蝶翅、蝶身上的纹饰都用极细密的线条剪刻,瓜蔓、蝶须等都以卷曲的云状线条表现,细腻灵动。作品出典于《诗经·大雅》“绵绵瓞瓜”一句,“蝶”与“瓞”同音,隐喻了“瓜瓞”的意义;原句比喻周朝逐渐成为大国的兴盛历程;后人就用剪纸礼品花寄托子孙繁衍、开枝散叶、人丁兴旺的美好祝愿。

  (4)熏样剪纸

  “熏样”也是保存剪纸图样的一种方法,是“起稿”和“刻制”这两道工序之间承前启后的角色。

  “熏样”所需的工具首选煤油灯,其次是蜡烛。使用煤油灯“熏样”时要去掉玻璃罩,先把黄表纸揉成灯焾,放进煤油灯壶或玻璃瓶内,再将它点燃,待烟气定形,慢慢变成黑色、黄色和棕色的交织色彩后,把固定在另一张纸上且已经润湿的剪纸图样正对着烟气熏一会儿,直到底纸上出现最地道的熏样效果——清晰的“白样”之后再揭去被熏黑的剪纸母本,就熏好了。用这种方式,一个剪纸母本可以多次重复制作子本,“熏样”也可以说是手动“复印”方法的一种,并且剪纸艺人的图库里存有的熏样数量越多、纹饰越老,越能说明他的艺龄和水平。

  “熏样”通常用来保存纹饰特殊、复杂而不易复制的剪纸作品,如《轿车》是熏在质地轻薄细腻的麻纸上的底样,原本的纹样并不像是用剪刀直接剪制出来的,更像是刀刻才能达到的精细效果。图中的马车上两马的鞍辔与马头的缨佩都很考究,有遮风挡雨的车篷、木质结构的车轮,后面还配有一顶轿子,像是早年晋中平川或冀鲁平原流行的式样;三个人物装束各异,车头端坐的人物戴着顶戴帽子,车厢内的妇人盘发髻、插钗环,车尾还坐着小随从,车夫走在一旁,手里拿着马鞭,主仆分明的四人表现了官家夫妇乘车出行的场面。

  传统的熏样和墨搨技术都只适用于小规模保存剪纸原稿,复印技术的出现取代了它们最后一点实用价值,但这些独特的存稿兼具剪纸与版画的双重艺术效果,是十分珍贵的艺术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13-02-0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赖施虬]民间剪纸 剪出民俗
下一条: ·[陆斯嘉]原生态剪纸如何进入大都市?
   相关链接
·[朱志平 靳冉]当代语境下民俗艺术价值重构与转化·[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任砚泽]《断魂枪》反映的传统技艺传承困境·[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邬梦茜]浅析民间艺术的遗产化
·[檀力]关于安徽“长丰剪纸”非遗文化项目入驻朱巷镇文创园可行性计划·[刘先福]作为认同表达的民俗艺术
·[王晓宇 左红卫]新疆克拉玛依市剪纸艺术调查研究·[冉小芳 左红卫 王耀萱 龚光平]乡村振兴视阈下剑河苗族剪纸的传承发展研究
·[刘先福]作为认同表达的民俗艺术·[段枚伶 左红卫 王雨心]新疆哈密市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调查研究
·[左红卫 冉小芳]从《新疆日报》看民间剪纸在新疆传承与发展的轨迹(1952-1999)·[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