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众之学:民俗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温睿]刻痕剪影:“纸破天惊”的民间剪纸
  作者:温睿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3-01 | 点击数:15926
 


【编者按】剪纸不仅是中国乡村传统的装饰手段,更重要的是春节开始的象征。在木制的窗格子上贴上花草动物纹样的剪纸,象征着新的一年开始,也是避邪求吉的象征。当下,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现状如何?在蛇年新春即将到来之际,《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特约请部分作者就此撰文,并派出记者,深入乡村,走访民间剪纸艺术家,探寻中国剪纸的前世今生及生存发展之路。


   从乡村到城市,窗户上贴着自制的纸花,就像清澈双眼中的瞳孔,悄悄注视着家里的女人们从少女成为主妇、
母亲和祖辈的一生。心灵手巧,或许是中国人对女子的最高礼赞;巧手执刀,使完整的纸破碎出七巧玲珑……
那么,现存最早的剪纸是什么?流传至今的剪纸用纸、纹样、工具等又有什么讲究呢?
 

   

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的麻料剪纸“对猴”(左)和“对鹿”(右)的复原图

  从乡村到城市,窗户上贴着自制的纸花,就像清澈双眼中的瞳孔,悄悄注视着家里的女人们从少女成为主妇、母亲和祖辈的一生。由家中的女性长辈亲自制作的剪纸是姑娘必备的嫁妆。心灵手巧,或许是中国人对女子的最高礼赞;巧手执刀,使完整的纸破碎出七巧玲珑,朴素节俭,自顾自地在玻璃窗上透出光影,好像母亲美丽的脸庞和温柔的目光,包容着家里所有的喜怒哀乐。

  剪纸溯源:“剪桐封弟”与“对称”的几何原理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剪桐封弟”的故事,大约是我国关于剪花艺术最早的文书记载。我国的铁器铸用技术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农具,而纸张是东汉时经蔡伦改良才正式面世的,“器”与“质”的不同步,致使剪纸问世之前就有好些“同胞手足”,如早在商代就出现的镂花金银箔片,汉代演进为“金银平脱”;唐代的“毛雕”工艺已能将毛发般粗细的纹路刻在容器上。鄂伦春族的人们还就地取材,用随身携带的猎刀或剪刀在兽皮、桦树皮上剪出纹样,称为“剪皮”。

  已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剪纸作品,当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出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古墓中的五幅麻料剪纸,这五幅剪纸分别是“对鹿(一说对马)”、“对猴”、“忍冬花”、“菊花”和“几何纹团花”。其中,“对鹿(一说对马)”、“对猴”两幅作品是麻料纸本身的土黄色,“几何纹团花”则呈蓝色。根据同时出土的高昌章和十一年(公元541年)文书可以推测,这些剪纸作品是南北朝时期的遗物。这五幅剪纸最大的相同之处便是对称的形制——也就是说,将纸张折叠数次后,剪成四面均齐的几何图案的对称式剪法在当时已有所流传。

  “对猴”团花剪纸出土时只余中心部分的一半和四分之一的外圈。可以从残片推测,原来剪纸的最中心处是一个小圆孔,外圈有面对而立的对猴。用折叠对称法把剪纸残片还原,可以进一步发现剪纸中心的小圆孔外围是层叠的八角形,八角形外圈沿上原本共有十六只猴子,分作八对,两尾相连,两两扭头对视,内侧手臂相牵,外侧手臂高举,好像在跳圆圈舞。

  “对鹿”团花剪纸也一样,弧形残余部分显示它的中心部分原来是六边形的,最外圈有锯齿状装饰。锯齿圆圈内,六边形的每条边上都有一对相背而立的鹿,尾梢相连,四肢直立。残片上依稀可辨的叉角使人更倾向于相信它是“对鹿”而不是“对马”。

  这五幅“骨灰级”的剪纸不仅反映了古时边疆少数民族的风俗,还说明了至迟不晚于南北朝时期,剪纸已经出现,并且古人已经学会把几何学上的折叠对称原理沿用到剪纸中,不仅简化了剪制的过程,既省时又省力,剪出的作品也因此具有“成双成对”的特点。

  剪纸选材:单用衬裱总相宜

  剪纸用纸有宣纸、高丽纸、粉连纸、元书纸、连史纸等,大体可归为三种。

  第一种是普通的单色纸、蜡光纸等。以前老艺人常用“毛边纸”剪样子,价格低廉,用来剪一些短期使用的纸样。“毛边纸”原是练习书法用的,把嫩竹打至浆糊状之后再脱水抄造就能制成的坚实材料,浅褐黄色、浑厚无光,柔软、吸水性强且硬度适中,耐磨、耐折叠,还可以染色。它不仅能够反复使用,天然的原料和无添加的制作工艺也不会造成污染。

  第二种是生宣纸、连史纸等。这些中国传统手工纸能够保证纸张在经过剪刻后还能进行点色等工序。生宣纸洁白轻薄,连史纸则是厚重的,将它们分别剪成单色剪纸后再用鲜艳的色纸衬托,对比效果非常显著。

  第三种是用作衬色剪纸母本(主体)的金箔纸、银箔纸等。箔纸带有金属色,是剪纸中的点睛之笔,尤其在年节剪纸中特别能渲染喜庆的气氛。

  顺提一句,绢也可以用于剪纸。用单宣托裱过的绢质地结实,能用来剪刻很精细的大幅作品,经久耐用;白绢既可染成各种颜色,还可以用作剪纸的背衬。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13-02-0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赖施虬]民间剪纸 剪出民俗
下一条: ·[陆斯嘉]原生态剪纸如何进入大都市?
   相关链接
·[王晓宇 左红卫]新疆克拉玛依市剪纸艺术调查研究·[冉小芳 左红卫 王耀萱 龚光平]乡村振兴视阈下剑河苗族剪纸的传承发展研究
·[刘先福]作为认同表达的民俗艺术·[段枚伶 左红卫 王雨心]新疆哈密市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调查研究
·[左红卫 冉小芳]从《新疆日报》看民间剪纸在新疆传承与发展的轨迹(1952-1999)·[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
·[于富业 管仲]“我他边界的消失”·[冉小芳 左红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剪纸艺术调查研究
·[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何红艳]内蒙古剪纸艺术探究
·[赵欢]歌、舞和手工制作·[曹贝贝]浅论剪纸的题材风格及传承发展
·[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菅丰 雷婷]民俗学艺术论题的转向
·[波丘斯]回归技术:民俗艺术的诠释维度·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邬梦茜]试析民间艺术的现代传承
·[徐仕佳]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市场、消费与身体性规训·[魏甜甜]从“蔚县剪纸”到“京彩剪纸”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2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