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民俗研究》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学刊物《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2013年第1期目录与摘要
  作者:《民俗研究》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1-15 | 点击数:5529
 

  [11]徐翠.昭君戏在民间社火中的传播形态[J].民俗研究,2013,01:65-70.

  摘要:民间社火是昭君戏传播的重要民俗文化土壤,“扮故事”和“竹马”是社火游艺队伍中装演昭君故事最主要的两种表演形态。昭君戏与“扮故事”、“竹马”相结合,是故事内容与艺术形式双向选择的结果。“扮故事”和“竹马”等社火艺术装演昭君故事,是昭君戏舞台传播的一种延伸形态。

  [12]黎亮.民俗学立论的童话与现代性启蒙[J].民俗研究,2013,01:71-76.

  摘要:“五四”时期的民间童话研究与西方浪漫主义学者对民间的发现一样,其学术旨趣都在于寻找民族精神的源泉与现代意义上的新人新文化。西方通过民间性的建构与民间童话的改写而形成了作为现代性核心的个性话语;周作人、赵景深等则更为相信民间想象的自由真实性与艺术价值,因此在童话编写方面主张忠实记录的原则,并将童话纳入“人的文学”与“儿童的文学”,以期促成“个性的文学”与“完成的个人”。

  [13]张小军.驯鬼年代:鬼与节的文化生态学思考[J].民俗研究,2013,01:77-89.

  摘要:从鬼的文化生态分析入手,探讨了关于生命的鬼文化生态和关于社会的鬼文化生态,进而思考百年的“驯鬼年代”,并尝试在此基础上理解鬼以及相关节日于人类的文化生态学意义。从人类学的角度看,神之于宗教和鬼之于巫术,两者有着某些基本的同构之处。鬼的神化以及一些巫术隐身于宗教,已经使得鬼之破除迷信和神之宗教自由两者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在某种意义上,虽历经近百年的驯鬼年代并由此引起了文化生态的某些失衡,鬼文化依然通过神文化和诸鬼节文化顽强地存续着,鬼的文化生态也在各种社会调整中不断寻求着新的形式和新的平衡。

  [14]陈彬,陈德强.民间信仰能促进社会整合吗?──对湘东仙人庙的个案研究[J].民俗研究,2013,01:90-98.

  摘要:以往有关民间信仰与社会整合关系的研究均得出了“民间信仰能促进社会整合”的理论观点,但立论基础比较薄弱,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在以往理论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有关民间信仰与社会整合的理论框架。“社会整合”区分情感整合与行动整合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再分别被操作化为两个具体指标进行测量:信仰认同感、道德共享感与仪式组织度、人际交往度。在这个理论框架指导下开展对仙人庙的个案研究,最后研究表明,仙人庙对于村落社区具有非常有限的社会整合功能。

  [15]卫小将,尚立富.民俗宗教与村庄政治:山西义村“三官大帝”供奉之考察[J].民俗研究,2013,01:99-107.

  摘要:民俗宗教与村庄政治是传统乡村治理中的两股重要力量,二者相互交融、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后,二者却一度呈现出张力、冲突乃至断裂的迹象;近年来,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及其民俗宗教在乡村社会中的复苏与兴盛,民俗宗教又开始与乡村政治形成一种交叉重叠的互构力量。藉此,通过山西义村的“三官大帝”供奉之考察,揭示出当前民俗宗教与村庄政治呈现的逻辑关系:民俗宗教政治化、村庄政治民俗化、村庄政治与民俗宗教混合化等。

  [16]张月琴.煤窑神信仰与民国初年的山西大同矿区社会[J].民俗研究,2013,01:108-114.

  摘要:煤窑神是与煤矿生产紧密相关的人群崇信的神灵,也是煤炭业的行业神。民国初年大同矿区小煤窑林立,煤窑神信仰普遍存在。由此,由煤窑神信仰也引申了一些关于煤炭生产的禁忌。煤窑神信仰神灵体系的存在,体现了行业发展对神灵的要求和塑造。由煤窑神信仰阐发的禁忌是煤矿工人对煤炭生产经验的总结。窑主、人伙柜和窑工从各自利益的立场,以煤窑神名义阐发了窑规,体现了他们对生命境遇的认识和对生存话语权的争夺。

  [17]龙圣.清代白帝天王信仰分布地域考释──兼论白帝天王信仰与土家族的关系[J].民俗研究,2013,01:115-123.

  摘要:白帝天王信仰在清嘉庆以前并非今天湘、鄂、川、黔土家族聚居地区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经嘉庆及此后历次神明“标准化”的推动,才成为上述地区普遍流行的信仰。因此,将其作为土家地区自古遗留的共同文化论证土家族是一个民族并不合适。尽管如此,各土家地区仍然存在相似的三神信仰可证明土家族有共同的文化特征,而白帝天王只是这一共同特征的表现之一。

  [18]康娜.婚约彩礼习惯与制定法的冲突与协调──以山东省为例[J].民俗研究,2013,01:124-133.

  摘要:山东省26地市问卷调查表明,婚约彩礼习惯与现行法律在婚约的约束力、彩礼的性质、彩礼返还的关键要素、过错方是否承担责任及彩礼返还比例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彩礼返还的法律制度应借鉴民间彩礼习惯,尊重彩礼具有保证婚约履行的性质,惩罚过错方,保护守约方;考虑双方同居情况、女方怀孕生育情况、彩礼的归属、使用情况和女方回赠礼物情况等各种因素,综合决定彩礼的返还比例。

  [19]孙新华,王艳霞.交换型代际关系:农村家际代际关系的新动向──对江汉平原农村的定性研究[J].民俗研究,2013,01:134-142.

  摘要:代际关系是家庭研究中的重要研究领域。调查发现,交换型代际关系的出现已成为目前农村家际代际关系的新动向。这种代际关系以工具理性为主导、交换内容讲究清晰化、交换时间强调即时性,并日渐成为乡村社会中规范家际代际关系的新秩序。此种秩序下,亲代也逐渐生发出自己的生存策略:做乖老人和理性化的反馈。交换型代际关系将亲子关系拉向了冷冰冰的交换关系,这本质上是一场“双输”的博弈。因此,家庭伦理亟待重建。

  [20]王明远.山东枣庄地区“仁兄弟”现象的人类学考察──以枣庄市市中区涝坡村为例[J].民俗研究,2013,01:143-151.

  摘要:盟兄弟与拜干亲、结干姊妹被人类学家统称为拟亲属。拟亲属是民间社会中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枣庄地区的“仁兄弟”就是这种拟亲属中盟兄弟的典型代表,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且目前正处于一种急剧变化的状态。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民俗研究》:2012年第4期目录
下一条: ·《民俗研究》:2012年第5期目录
   相关链接
·《遗产》 :第九辑目录·《遗产》 :第八辑目录
·《遗产》 :第七辑目录·《遗产》 :第六辑目录
·《民俗研究》:2024年第3期目录·《民族艺术》:2024年第2期目录
·《文化遗产》:2024年第2期目录·《民族艺术》:2024年第1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
·“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4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
·《民族艺术》:2023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2023年第5期目录
·《民族艺术》:2023年第5期目录·《民俗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
·《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3期目录·[张海鑫 卡吉加]藏族游牧性别文化与民俗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