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岳永逸]擦肩而过的走阴──忧郁的民俗学札记之十一
  作者:岳永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2-22 | 点击数:6347
 

  自那大半年后,满足了玩心的我,也再没有与这位一如既往繁忙的走阴朋友往来,但知道由于他的技能、专长,他及其家人的生活境况越来越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利用自己走阴的特长,他早早就成功地将自己及妻儿共计五口人“农转非”,带进城市安居乐业。在城乡分野森严,农村户口和非农村户口壁垒依然坚固的20多年前,这是很多乡野草民不会去想的事情,也是那些在乡间有着一官半职却又是“半边户”(夫或妻有一方是农村户口)的官人们有心无力,常常望洋兴叹的事情。反之,同期的我还是一名不思上进,藐视奖状,令一本正经的校长头疼的乡村小学教师。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启程来北京读书时,并未收拣好那本当年常常是在夜深人静时奋笔疾书的走阴记录,而是懵懂地将之与很多昔日的其他笔记一火焚之。

  2010年暑假,在送母亲进医院之前,同样绝望无助的姐姐还曾尝试找我这位走阴的朋友,辗转通过很多人才知道繁忙的他,“谈笑有鸿儒”的他已经很难抽身光顾我们这些白丁了。最终,在母亲再次发作而精疲力竭时,从“不迷信”的父亲和我们受过多年学校教育还是偏向于“大”医院的姐弟四个不得不将母亲送进了医院。

  如果我是个基督徒,我会毫不犹豫地每天为母亲祷告!如果我没上过学而滞留村里,我会天天陪伴母亲身边,直面她的疾病!如果我不是什么都不信,我肯定早就放下手中所有的一切为她寻求种种解救之法!如果不是为了所谓的学术与饭碗,在母亲正难过时,我也不会有些矫情地,面带微笑却内心酸楚地面对华北乡村父老的苦难!如同母亲,我被我所受的教育、被我存身的社会、被我自己的思考,被我自己层层剥茧式的追问撕裂了。自从母亲生病后,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与母亲其实没有多大分别。恍惚中,耳畔时常回响的是终生被放逐、禁锢,也自愿流浪的秘鲁诗人塞萨尔·巴列霍(César Vallejo)诗句:

  在这世界上有一个地方,

  我知道它,但偏偏

  我们永远无法抵达。

  哪怕我们的脚,

  一瞬间踏上了它,

  仍然如同从未到达。

  此生中我们不时看见它,

  这个地方走啊,走啊,

  走成了一串地点。

  在比我本人还要近的地方,

  在比我这对卵黄还要近的地方,

  我隐约看见它总是离命运很远。

  最终,还在北京活着的我,竭力使自己清醒的我,研习民俗却在学术圈外绕圈的我将母亲的病归结到了我的自私与母亲的自私。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产经》 2013年第2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岳永逸]“两头蛇”的窘境──忧郁的民俗学札记之十
下一条: ·[岳永逸]“我的病是你们整出来的”──忧郁的民俗学札记之十二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
·[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